正月十六走百病与偷菜求子习俗

2022-03-27 14:51: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正月十六走百病与偷菜求子习俗》,欢迎阅读!
求子,正月,习俗,十六
正月十六走百病与偷菜求子习俗

今天是元宵佳节,有上元春意闹的说法,民间闹元宵习俗很多。祭神灵(太乙神、门神、床神、紫姑神)、吃汤圆、逛庙会、看花灯、猜灯谜、偷菜摸钉求子、走百病等… 下面呢我就想说说“走百病”与民间“求子”的习俗。

所谓走百病,属于古代元宵(或正月十六夜)妇女避灾求福的一种民俗活动,又称烤百病、散百病、游百病、遛百病,明清时期尤为盛行。清·康熙《大兴县志》载:“元宵前后,赏灯夜饮,金吾梦池。民间击太平鼓,走百索,妇女结伴游行过津桥,曰:‘走百病’。” 冯文洵在《丙寅天津竹枝词》中还有“窄窄弓鞋步步娇,银花火树过元宵;出门不为寻亲友,一走能将百病消”的诗句。

爬爬城,不腰疼;跑一跑,不见老。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江南地区演变为“走三桥”。清·顾禄《清嘉录·正月·走三桥》:“元夕,妇女相率宵行,以却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走三桥者务必在夜色中连续跨过三座桥梁,否则达不到却病愿望。明·陆伸写有《走三桥词》生动描述了妇女走桥时的心态:“细娘吩咐后庭鸡,不到天明莫浪啼。走遍三桥灯已落,却嫌罗袜污春泥。”江南乡村,水网密布,走个三桥并非难事(去同里镇旅游的朋友都会在太平,吉利、长庆三桥上走上一圈,讨个彩头)。怎么会走遍三桥灯已落呢?原来封建社会对女性的禁锢很深,难得可以群出通宵浪游。能不抓住机会尽兴始归吗!

此外在“走百病”时,还要“摸门钉”,方能求吉除疾。因“钉”与“丁”谐音,而“丁”又象征男子。因此,妇女们出游,还要到各城门或寺庙去“摸门钉”(铜钉也象征阳物),需要在黑暗中摸索,不得有照明设备,一次便摸中者就视为有生子的吉兆。 实际上,这些岁时习俗反映某些功利追求的价值取向。走桥所禳的“百病”也未必指“臂枯眼暗”、“头风”之类,乃暗指妇人不孕的无子之疾,借以助孕乞子。桥为连接两岸的津梁。俗信里,小儿出世被认为是从彼岸投胎而来。而月主生育,新岁首次月圆之夜走桥,就是隐喻通阴阳、迎接新生命的行为。

民间还有一个偷生菜求子的习俗。《清稗类钞》:“广州元夕妇女偷摘人家蔬菜,谓可宜男。又妇女艰嗣续者,往往于夜中窃人家莴苣食之,云能生子,盖粤人呼莴苣为生菜。”以菜象征子女,生为孕育之意。现代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菜摘葱,将来会嫁好老公的传统习俗,俗称:“偷得葱,嫁好公”、“偷得菜,嫁好婿”。

“正月十六,爬城头,走百病,踏太平。”在南京元夕的走百病由桥头走上了城头。据说,明初朱元璋修好南京城后,城墙即成为军事要地,百姓哪能上城墙,更别说玩城头了!后来天下太平,朱元璋特准许百姓正月十六这一天玩一次城墙,聚宝、通济、三山门都设瓮城,正好比走三桥。以此示君民同乐。准百姓变成走百姓,最终传成了“走百病”。


南京是明初的首都,这里很多风俗习惯都和朱元璋密切相关。希望明天各位也去玩个城头,走下百病! 附:

明·周用《走百病行》:“都城灯市春头盛,大家小家同节令。姨姨老老领小姑,撺掇梳妆走百病。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尽归尘土中。不然今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偏头风。踏穿街头双绣履,胜饮医方二钟水。谁家老妇不出门,折足蹒跚曲房里。今年走健如去年,更乞明年天有缘。蕲州艾叶一寸火,只向他人肉上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d770d0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