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唐诗《月夜》刘方平

2023-01-11 00:13: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三百首】唐诗《月夜》刘方平》,欢迎阅读!
唐诗,百首,方平,月夜
唐诗三百首】唐诗《月夜》刘方平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冷,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

1.更深:古时排序时间,一夜分为五更。更深,夜深了。月色半人家:月光照至人家庭院的一半。

2.北斗、南斗:星宿名。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3.略偏:偏偏,则表示出乎意料。 4.新透:第一次透过。 译文

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就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

这首诗写下的就是月夜中透漏出来的春意,构想新颖别致。诗人挑选出了静寂的散发出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夜寒中表明出来春天的暖意,从静寂中表明出来生命的晶灵,从几声虫叫做引发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幸福M18x 点评

《月夜》写下得自然简洁,生趣别洛耶,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歌颂。“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展现出诗人抓取物象的灵敏能够独有的审美视角,特别就是一个“皱”字,写下了“感觉”,堪称传神。 赏析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赋春景而缅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下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备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下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慨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回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淡,月色也不至太清,导致一种蒙胧而人与自然的旋律。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


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少脉。“今夜偏知春气冷.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回去洞悉小自然的契机而获得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表明诗入有著浓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通常人所能够道。没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进。固然说不出来;就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道得出。今夜虫鸣,究竟就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回去特别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必须存有一颗诗心。一个“崭新”字,蕴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道清爽,又存有双全之意。

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

唐代田园诗沦为一个关键流派,也鲜有名家。然而。能够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甚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d2d1e09e7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