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社会思想史——民本》,欢迎阅读!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述论
09社会学 许嘉欣 09316012
民本思想,顾名思义是以民为本的思想。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在封建专制时期出现,尤其可贵与先进。不同时期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曾对此进行各种思想探索,从而得出的思想对于现代而言依然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 要探索中国古代民本思想,首先要了解其的基本思想。总体而言,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对“民”的解释包括三层含义:首先,一个社会需要有一定量人口方能生存,所以“民”在此指社会人口;第二,“民”与“天”相对;最后,“民”与统治者相对,所以古代有“牧民”之说。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经历了“天”与“民”、“君”与“民”孰轻孰重的较量,“民”的思想逐渐加重自身的分量。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民本思想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化,如从齐民到牧民、强民;在不同时期突出的范畴也有所不同。 先秦社会具有非农业、非封闭、非专制、非礼治、多阶层、变动的特征,较开放的社会有利于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古代民本思想便是从中发展起来。夏商周时期已有天命观、神学论,逐渐糅合形成民本思想的渊源。夏朝注重的是天命观和神学论,强调权力的神圣,有天无民;到了商朝渐渐转变为以德配天,有了“民”的思想,但仍是重天轻民;周代至周公旦,才提出“天”与“民”皆重,一方面是周王认为受命于天,必须敬天,而且必须有德行,敬德,另一方面又认识到“民”的重要性,因此周最终在牧野之战中胜出。
周公旦的天民皆重的民本思想提出了保民和民心的重要性。保民是天命的体现,天意靠民意来体现;牧民如子,顺应民心,让人民顺从,才能让社会长治久安,才能知民疾苦。要使民心稳定,统治者要调解人民之间的人际关系。要使社会稳定,周公旦认为要对不合礼治、不利社会稳定的因素加以注意,防止越轨。总体而言,周公旦的民本思想围绕着如何保民、牧民发挥。
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急速发展,战争频繁,政权动荡,思想界兴起百花争鸣的势头,成为刺激民本思想的发展的因素。在春秋时期,如何齐民、牧民成了思想家要论述的要点,“天民并重”演化成“轻天重民”。如春秋时期郑国的思想家与政治家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能及也。”意思是天命人不可预料,但民心所向是可以掌握的。又如春秋时期随国思想家季梁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人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民和而神降之福。”“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其观点为统治稳定与战争胜利的因素在于民,强调战争频繁时期人口和人民的斗争的重要性。
春秋以后,社会思想也由论述天民各自重要性转向论述政治范畴。战国时期才真正形成民本思想,要点变成牧民。民本思想开始作为君主统治国家时要参考的政治思想,成为了“治民牧民之术”。以管仲为代表的法家提出四民定业,“勿
使杂处”,促使青年社会化,减少社会流动,在国家形成的初期有利于稳定社会结构,从而维护社会稳定;道家代表人老子则提出“愚民”思想,认为“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让社会管理者愚己愚民,以君之无为,使社会自动调节到稳定状态。
周公旦的民本思想对儒家有很大的影响。儒家代表人孔子提出的正名论、惠民说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目的是按社会地位确立一种社会角色体系并提供与其相应的行为道德规范,即社会行为规范。
在论述“君”与“民”的关系时,儒家另一位代表人荀子提出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儒家亚圣孟子发展为民贵君轻、民为邦本的思想,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民本思想。孟子的民本思想包括三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于丘民而为天子”的贵民、重民思想; “民之所欲为之聚,民之所恶勿施而已”、“得其心是得民也”的顺民、得民思想: “推恩于民”、“保民而王”、“制民之产”的推恩、感恩思想,形成封建君民关系。 尔后秦扫六合,统一天下,但政权只维持了短短15年。贾谊从秦亡教训总结出仁政民本学说,认为秦的灭亡的原因有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言,以愚黔首。”、“怀贪鄙之心, 行自奋之志, 不信功臣, 不亲士民, 废王道立私权, 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 以暴虐为天下始。“、“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所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仅仅依靠思想禁锢、集权统治、酷刑控制而不施仁德,使得百姓怨恨生,民心背离,政权倾危。
到了东汉衰世重重,社会矛盾,政治腐败,经济凋弊,民生苦难,风气不正,激发新一轮社会思想的发展。东汉政治家王符认为社会“遗风余俗,犹尚未改。、“今四维犹未备也,故奸人几幸,而众心疑惑”。面对社会行为规范与社会秩序的错乱,王符提出仁政民本思想,包含重民与爱民的思想。重民思想认为要“以民为本,以民为命,以民为功,以民为力”。民是国本,不可与其为仇,不可欺骗,不可不畏;而爱民思想认为“牧之之道,务在安之。”及“刑法不可以慈民”,提出了“乐民、爱民、慈民、保民、安民”,并提出“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又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构建社会保障雏形。
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王符的民本思想中有四个重点:富民为本、农桑为本、为民爱日、批判浮华奢侈。
1.富民为本。“夫为国者以富民为本, 以正学为基。民富乃可教, 学正乃得义, 民贫则背善, 学淫则诈伪, 入学则不乱, 得义则忠孝。”只有当人民的衣食住行有了物质保证后,才有可能学习社会规范。
2.农桑为本。“去农桑, 赴游业, 披采众利, 聚之一门, 虽于私家有富, 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bd64f1cfc4ffe473368ab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