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十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22-05-28 00:51:3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9-2020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十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欢迎阅读!
大港,滨海,天津市,学年,新区


2019-2020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十中七年级(上)第

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0分) 1.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

号之曰燧人氏。”材料中“钻燧取火”的人在图中哪个位置?(

A. B. C. D.

2.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下列哪个时期开始的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战国

3. “光盘行动”是20131月初起,公众自发发起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

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厉行节约,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同时就提倡“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 老子 B. 墨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4.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句话是对哪一时期的什么制

度的描述?( A. 西周、分封制 B. 商朝、王位世袭制 C. 西周、禅让制 D. 夏朝、禅让制 5. 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A. 商汤灭夏 B. 武王伐纣 C. 盘庚迁都 D. 平王东迁 6.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文物,

我们可以了解的是(

A. 夏朝的历史 B. 商朝的历史 C. 西周的历史

D.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7. “战国七雄”的局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 奴隶制逐渐瓦解 B. 诸侯格局混战更加扩大 C.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严重 D. 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8.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从历史上看,促使成

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大运河 C. 六辅渠 D. 白渠

1页,共11


9. 根据下列信息判断出的远古人类是(

信息一:如图是其头部复原图

信息二:生活在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10. “变”是战国历史的特点之一。各国的变法改革中,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发生在



A. 魏国 A. 血缘亲疏

B. 齐国 B. 战功大小

C. 楚国 C. 封国规模

D. 秦国 D. 财产多少

11. 夏商周时期社会尊卑等级划分的依据是(

12.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曾写过“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表达了要用自己的鲜血来

保卫中华民族。那么,被华夏子孙尊奉为人文始祖的是(

A. 黄帝和蚩尤 B. 黄帝和炎帝 C. 尧和舜 D. 舜和禹

13. 2014124日是我国的第一个宪法日,春秋战国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

是(

A. 孟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

14. 他们在博物馆里看到了如图的文物,图中不能反映出的内容的是山顶洞人(

A.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C. 会人工取火 B. 会缝制衣服 D. 懂得爱美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孔子的下

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A. 因材施教 B. 温故而知新 C. 有教无类 D. 仁者爱人

16. 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A. 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 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 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17. 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18. 商朝又叫殷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最后一个国王是有名的暴君,他滥杀无

辜,最终在一场大战中商军阵前倒戈,致使商朝灭亡,这场大战是( A. 阪泉大战 B. 长平之战 C. 涿鹿之战 D. 牧野之战

2页,共11


19. 《史记》的记载是我们研究黄帝的重要资料,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

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世纪之首。这表明(

A. 《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具有唯一性 B. 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 C. 口头传说不足以印证历史 D. 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

20. “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A. 推行县制 B. 奖励耕织 C. 奖励军功 D. 编制户口 21. 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C. 火的使用 B. 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 D. 雕刻技术的发明

22. 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①②④③ D. ④①②③

23.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

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 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西周实行分封制,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西周手工业中青铜冶炼十分落后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24.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A. 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B. 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C. 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D. 列国争战,诸侯兼并 25. 如图为春秋时期战车的复原图。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

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逐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所取代。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时(

A. 经济的发展 B. 战争的需要 C. 运输的需求 D. 社会的安定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26. 读图



3页,共11




图一是北京人使用过的石器,这种石器是通过何种方式制造出来的?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叫什么时代?

图二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最为典型的农业工具?图三是什么样式的房屋? 图四反映的是东周哪一时期形势。该时期最早号令诸侯的是谁?

图五中的诸侯国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其中到后期实力最强的是哪一国家?

图四图五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称为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三:

4页,共11




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这一时期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与哪些部落首领的传说有关?

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标志着什制度代替了什么制度

材料三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5页,共1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题干“钻燧取火”即是人工取火。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似。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最早懂得人工取火。①处位于北京周口店,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山顶洞人的史实。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 本题主要考查山顶洞人的史实。考查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2.【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甲骨文开始的,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以“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为切入点,考查了甲骨文的有关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最早的文字 3.【答案】B

【解析】据“兼爱”、“非攻”同时就提倡“节俭”、“节用”可知,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墨子的思想主张。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百家争鸣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4.【答案】A

【解析】由材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知题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王位世袭制和禅让制,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故选:A

本题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为切入点,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

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答案】C

【解析】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故选:C

本题考查盘庚迁都.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商朝的建立、兴起和灭亡. 6.【答案】B

【解析】题干中历史图片为商朝的司母戊鼎。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通过司母戊鼎,

6页,共11


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的历史 故选:B

本题以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了司母戊鼎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商朝司母戊鼎。 7.【答案】D

【解析】在战国时期,通过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我国由分裂逐渐走向了统一.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趋势是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国家的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故选D

本题考查战国七雄,知道“战国七雄”的局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本题考查战国七雄,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8.【答案】A

【解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A

本题考查都江堰的修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作用。 9.【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图片和“生活在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可以判断出这和北京人是吻合的。元谋人生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半坡人生活距今约五六千年,河姆渡人生活距今约七千年。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和收货时间、生活状况的知识。 本题可用排除法做,同时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 10.【答案】D

【解析】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先后进行了变法,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对历史发展影响最大。 故选:D

本题以商鞅变法的知识点。

本题以商鞅变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1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结构是由贵族、平民和奴隶三部分构成的,而当时的社会又是以血缘的亲疏关系为依据来确定贵族、平民和奴隶的等级身份的,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夏商周社会划分尊卑等级的依据.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夏商周的社会制度尤其是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两个重要政治制度对巩固西周统治和西周严格等级制度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要好好把握. 12.【答案】B

7页,共11


【解析】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祖”。 故选:B

本题考查人文始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炎黄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和华夏族的形成。 13.【答案】D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创始人,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所以春秋战国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韩非。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韩非思想的准确识记。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百家争鸣主要史实。 14.【答案】C

【解析】图片是山顶洞人通过磨光和钻孔技术制作的骨针和装饰品,说明山顶洞人懂得爱美,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缝制衣服。但不能反映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故选:C

本题考查山顶洞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重点掌握山顶洞人. 15.【答案】C

【解析】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有教无类。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要机会,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 故选:C

本题以十九大报告为切入点,考查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16.【答案】B

【解析】为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商鞅变法规定:在地方上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材料“商鞅治秦,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反映的正是商鞅变法中建立县制的措施。 故选:B

本题以《史记》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

本题以《史记》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记忆、理解能力。 17.【答案】D

【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用排除法解题,根据所学知识,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会制造色彩鲜艳的彩陶。故题目中的①③与河姆渡有关。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河姆渡氏族的生活状况的认识。 本题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有

8页,共11


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18.【答案】D

【解析】因为纣王的残暴统治,在武王灭商的牧野之战中,商朝的士兵的纷纷阵前倒戈,投降周军,商朝灭亡。 故选:D

本题以致使商朝灭亡的战役为切入点,考查商朝灭亡。 本题以商朝灭亡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9.【答案】B

【解析】文字发明以前,存在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所以黄帝的事迹含有真实或神话的成分,其中也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不能全部信以为真,只有考证过的才是真实的历史,所以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B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传说与历史事实关系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传说时代文明起源. 20.【答案】C

【解析】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题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正是商鞅变法奖励军功的内容。 故选:C

本题以商鞅变法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 本题以商鞅变法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1.【答案】A

【解析】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故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故选:A

本题考查了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铁农具与牛耕使用的意义。 22.【答案】C

【解析】观察题干四幅图片可知,①是原始人类所使用的经过简单打制成的石器;②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耒耜等工具;③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铁制工具;④是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的磨制石斧.故题干工具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④③. 故选C

本题以人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使用的工具直接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切入点,要考查我国古代生产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理解并识记人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使用的工具的相关史实. 23.【答案】A

9页,共11


【解析】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材料“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反映的正是西周分封制下森严的等级制度 故选:A

本题以西周等级制度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

本题以西周等级制度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说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解能力。 2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鼎”是古代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的故事说明了楚王对周王权力的觊觎,周王室势力弱于楚王势力,原有的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项正确。 故选:C

本题以《史记•楚世家》记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春秋五霸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春秋五霸的有关内容。 25.【答案】B

【解析】战车的兴衰是由于战争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变化。春秋时代,打仗的双方基本上遵循这样一个模式:有进攻企图--->进攻方找到借口--->部队集结开进--->派使者下战书--->约定战场及作战时间--->双方依照约定会面--->列阵--->对攻。这种战争的进行方式,使得战车这一种具备冲击力和杀伤力的武器变得极具效果,因为了解一下古代战车的组成和装配就可以明白,战车并不是独立的作为冲击敌阵的作用,一辆战车基本上可以看做一艘“航母”。战车上指挥,战车小组下的步兵起到舰载轰炸机或者舰载歼击机的作用,而战车本身配备的增强杀伤力的铁甲和刀锋,就变成了军舰上的火炮。这样战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是战场上最具有攻击性的武器。但是慢慢地战争不再这样“君子”了。进入战国时代后,战争就变成了我打你一拳你踢我一脚的“流氓”式了。虽然依旧需要借口需要集结部队,但是不再约定时间地点。简言之,战争逐渐转变为以偷袭、强攻和防御为主。面对高墙投石机和攻城锥明显比战车来的实在,面对偷袭,单兵的作战能力和灵活机动也比战车要更胜一筹。此时依旧能够看到战车在战场上横行,但是已经逐渐的退居二线。靠单兵素质和高度灵活来取得胜利,成为了战争的主要手段。 故选:B

本小题考查战车在古代战争的作用。识记:战车的兴衰是由于战争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变化。

本题略有难度,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识记战车的兴衰是由于战争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变化。

26.【答案】【小题1】(1)图一是北京人使用过的石器,这种石器是通过打制方式制造出来的;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叫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新石器时代”。

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的名称是骨耜,它是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最为典型的农业工具,这一原始居民建造的最早的木构建筑是干栏式建筑图三是半坡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

3)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四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形势,该时期最早号令诸侯的是齐桓公。

4)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五是战国时期形势图,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出现了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并立的局面,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不同的思想学派,各学派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历史上称为百家争

10页,共11


鸣。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打制;旧石器时代。

2)河姆渡居民;半地穴式房屋。 3)春秋;齐桓公。 4)战国七雄;秦国。

5)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本题以五幅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百家争鸣、春秋诸侯争霸和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百家争鸣、春秋诸侯争霸和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

27.【答案】【小题1】(1)依据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禅让制。其选拔人才的标准是根据才能和品德(贤德之人)。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方式,通过禅让制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有舜和禹。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夏启开始的。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维护了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 故答案为:

1)才能和品德(贤德之人);舜、禹。 2)夏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分封制;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维护了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考查禅让制、分封制和世袭制度。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被世袭制代替,我国进入奴隶社会,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开始了分封制。 掌握禅让制、分封制和世袭制度的实行和影响。



11页,共1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abc89a5cf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