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群体

2022-04-11 17:25: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困难群体》,欢迎阅读!
群体,困难
随着研究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研究生中出现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心理困难的同学越来越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原因

1、学业的压力

硕士统考生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三本或民办院校学科专业基础在本科阶段层次不齐,础不扎实,在研究课程学习阶段颇感吃力,有些同学因不会写文献综述而着急;有些同学进人论文阶段后无所适从,而对研究生毕业的要求尤其是学术型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加使他们备感压力。博士生的学业压力更重,学校对于博士生毕业有很多硬性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我院博士研究生能在学制内正常毕业的只有30%

2.经济的压力

少数硕士研究生家庭经济状况窘迫,有的父母退休、失业或来自农村;有的同学还有弟弟妹妹要读书。已是成人的研究生读研后往往不愿也不好意思再向家里伸手。而博士研究中,有的是辞职读博的,有的已经成家,如果配偶的经济状况不佳,那他还要养家糊口。导师给予的津贴则因导师的经济实力和观念而不同。

3.就业的压力

有的人当初考博士就是基于某种逃避就业心理,或是为改变命运而攻读博士,他们一直期待着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但是博士研究生就业面较窄,就业期待值较高,有些博士生对此并无心理准备。而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也部分存在着就业单位与心理的落差。如果届时尚未找到工作他们就不能继续在学校宿舍居住,还得在外租房。在这种情况下,个别同学难免心态失衡。

4.部分同学心理承受能力差

多数研究生是从学校到学校,接触社会少,有些人一路顺风读上来,没遇到过什么大的挫折.也有一些同学是参加工作后遇到挫折“逃回”学校来的。同时,硕士研究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在过度关怀中长大,在学校里一旦学业、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挫折而又未获得及时帮助,容易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等症状,进一步就可能发展为抑郁或严重的心理障碍。

5.同学间缺少沟通

研究生阶段个人相对独立,不像本科生有完整的班级建制,相对而言比较分散。有些同学与同学的相互交流少,遇到问题不懂得宣泄,不懂得寻求帮助,闷在心里或自行选择解决方式.进人高年级后,大家都各忙各的,住在同一房间的同学交流都不多,班级活动开展也较少。

二、做法

1、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做好研究生解困工作,建立一个能及时发现问题的网络和要有一支能提供适时、有效帮助或干预的队伍。学院建立了班级成员——班长(党支部书记)研究生学生干部——辅导员——党委副书记的联络体系,保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创新管理模式。按专业对研究生进行日常管理,即以经济班、管理班、专硕班、博士班为单位成立学生组织,通过这些组织开展活动,沟通信息,了解动态,对研究生的了解可能更及时,对研究生的关心可能更到位。

3.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导师在帮困网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方面,他是最基层的“触角”,最有可能了解同学“实时”动态;另一方面他本身也能对困难同学提供帮助。在连续扩招的背景下,每个导师带的学生可能比以前多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学院要求导师一是更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既要关心学生的“做学问”,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做人”,不能“放鸭子”。在沟通过程中还要注意当代青年学生的新特点,不能一味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来看待现在的学生;二是要加强与管理部门的沟通,一旦发现自己的某个学生有问题而自己不能提供有效帮助时,可以及时寻求相关部门的支持。


4.提高研究生的生活待遇。设立勤工助学、助管岗位,尽可能扩大受益面,让贫困学子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资助和补助。

5.加强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邀请有关专家,对研究生进行入学教育、就业指导、心理专题活动,针对研究生的特点开展活动。

三、问题建议

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普遍比较薄弱,咨询工作者普遍比较缺乏,所以在研究生心目中缺乏权威性,研究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要采取措施吸引高层次专业人士加入心理咨询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a824d3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