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中日对老年人态度的比较》,欢迎阅读!
古代中日对老年人态度的比较
作者:胡芝慧 胡慧敏
来源:《校园英语》 2019年第26期
文/胡芝慧 胡慧敏
【摘要】中国和日本都流行“孝顺”一词,古代的中国和日本对老人的态度完全不同。古代中国对日本文化有很深的影响,但为什么对于孝顺会不同呢?本文对古代中日对老年人态度不同进行比较,进而探究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古代;中日;老年人态度;差异;原因
【作者简介】胡芝慧(1990.11-),贵州铜仁人,女,侗族,贵阳护理职业学院教师,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中日文化对比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研究 ;胡慧敏(1992.01-),女,侗族,贵州铜仁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中学二级,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育教学。
“孝”是德之一,表顺从于父母。在从身边小礼开始阶段性地推进的儒家德治中,“孝”作为在家庭中首要遵行的品德与“悌”一起被重视,“孝悌”常被并用。“孝悌”共同形成《仁》这本著作。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从古代开始就是评价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中国伟大思想家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篇)。孟子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接受“孝”思想的同时,基于自己国家的实际状况形成了与中国不同的“孝”思想。虽然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中日两国却形成了不同的行为准则。日本对于已经不能工作的老人,将会被丢掉。
一、古代中国的孝顺及其原因
古代中国,有很多孝顺的故事。例如,从前有一个叫潘岳的人,潘岳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与母亲相依为命。幸运的是潘岳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被选拔去朝廷做官,但是他母亲却不习惯都市生活,生病了。于是潘辞官陪母亲回老家,回到老家后,潘岳每天都专注于护理母亲,几个月后,母亲的病完全好转。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回到都市,一直在乡下照顾母亲。周围的人问潘岳“错过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在乡下过着平凡的日子不后悔吗?”。潘岳回答说:“比起母亲的健康,乡下生活对我来说是最好的。”
像潘岳那样的行为至今都是大家所推崇的美德。的确,父母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人,给自己生命,养育自己,把最好的都给了自己,这就是父母。所以,我们应该尊敬父母,应该把父母当作最重要的人。中国人形成这样根深蒂固思想的原因是什么呢?
1.儒学的影响。古代中国,儒学是主导思想。在这种思想下,管理着国家,教育着孩子。孔子说,“应当敬父母,安抚父母,依礼奉养祭祀,对于社会犯罪,父亲为子女隐藏,子女为父亲隐瞒”。曾经孝在“孝经”中,作为道德的根源、宇宙的原理被形而上化,绝对服从和父子相隐在法律上也明文化了。孝乃祖先祭祀的重要原理。
2.中国集体主义思想。自古以来,人就群居。做什么事,到哪儿都一块儿去,中国也一样,一个人生活可以很难,所以,群体生活很重要,由此逐渐形成了集体主义思想。家庭中也一样,
一家人合为一队,齐心协力,该家族的领导是父母,领导为家属的其他人努力工作。但是,上了年纪以后,靠自己的力量无法生活时孩子就要担负起照顾父母的责任。
3.中国谚语“好死不如赖活着”——生犬胜死虎。日语中的意思是死了就什么都干不了。只要活着,不管什么动物都会有其作用的。中国人认为只有活着才有意义,因此,有了无论如何也应该生存下去的思想。正因为有这样的谚语,我们更应该尊敬老人。
二、古代日本的孝顺及其原因
在日本,孝顺的思想是从中国传来的,但在中国和日本对于孝道有很大的不同。从古代中国到江户时代,二十四孝以墓壁画、屏风、画卷、版本插图、浮世绘等各种媒介来表现。有一句话说,如果老人不能工作了,也有被作为“垃圾”扔掉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1.日本的固有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日本人有着“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的固有思想。自己上了年纪,没有了劳动力,成了社会的累赘,因此产生了轻生的想法。所以,有可能会对自己的孩子说“把我丢掉吧”,孩子虽然伤心,但是见父母难过,只好将其丢弃。
2.贫困。以前的日本(特别是江户时代)是黑暗时代,因为贫穷致使抚养人变得很困难。源自“明治政府的宣传”和“因战败导致价值观的变换”等。以这样的历史观为基础而特写的东西之一就是“弃老”吧。
3.日本的武士精神。日本全国深受武士精神的影响,如果没有生存的意义了,还不如死了,所以,如果自己不能给家庭做出贡献,就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因此,老人们上了年纪后,不能给家庭做出贡献,成为家庭的累赘,往往会要求自己的子女把自己丢弃掉。
三、总结
日本虽然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但对孝顺的态度却不同。那是由于古代中国遵循着儒学文化,重视尊老爱幼的思想;其次,由于群居生活的习惯中国受到了集体主义思想的影响,所以对家族的老年人很尊敬;最后,中国的谚语“好死不如赖活着——生犬胜死虎”的影响,认为人只有活着才有意义。
与此相对应的,古代日本对待老人的态度是不同的。基于以下原因,日本青年人对待老人的态度与中国青年人存在差异。首先,日本的“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的习俗,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了;其次,古代日本处于黑暗时代,非常贫困,因此只能舍弃没有劳动力的老人;最后,受到武士精神的影响,如果自己成为毫无用处的人,就应该舍弃自己的生命。
参考文献:
[1]陈会丽.潘岳文化现象中忠孝文化意蕴探析[J].河南农业,2018 (09):51-5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a1a693a0a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