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古诗词中的月意象

2022-09-12 12:15: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初中古诗词中的月意象》,欢迎阅读!
古诗词,意象,初中


浅谈初中古诗词中的月意象

月,是自然界的一道绚丽风景。古往今来,多愁善感的诗人,不仅用月传递着大千世界的趣味,也用月传递着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月亮或偶然或必然的变化与诗人亦喜亦悲的感情相辉映,于是,心境各异的诗人随心所欲地把月亮雕镂,并装饰了自己的诗章。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不尽相同,体现在出其意蕴的丰富性。初中古诗词中月的意象大抵表现在为以下四种:



一、清幽闲适之月

古代不少文人墨客常常用明月来渲染清幽的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诗意境,不仅如施朴华评价,给人以 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诗人在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和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相一致。明月来相照在诗中不仅与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整首诗的意境之优美,让人有余音绕梁之感。



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作者把风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和月巧妙结合,就不平常了:因月光明亮,鹊儿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引起别枝摇曳;在清风徐徐的吹拂下,知了夜间的鸣叫,往往特别让人感到清幽。作者把在明月的映照下,惊鹊鸣蝉等景物描写得令人悠然神往。



二、相思怀情之月

月亮也寄托了人们对故乡和亲月的思念。古典诗词中望月思乡也是很多诗人都涉及的传统主题。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月亮成为诗人乡愁最无言的见证,诗人怀念家园、亲人的情思,常寄托与明月,真可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众多咏月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从月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残月如钩。自然勾起了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宁静的夜晚,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一轮明月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故乡是由 明月故乡的联想,是人们共通的心理体验。作客他乡的人,思乡心切,总想望见家乡,于是登高远眺。尽管瞻望不到,但只要距离不是太远,总还是可以给自己的心情一种安慰。但如果相隔千山万水,那纵使是尽天涯路,也依然是悲故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王粲《登楼赋》头望明月倒能使千里外的他乡游子产生一点望乡之情。因为此时的月亮正成为游子故乡亲人之间的中介,大家的视线都在月亮上相交,月亮在人们的心理上缩短了地理上的距离,犹如来自故乡的乡人给游子以特别亲切之感一样。君从故乡来(王维《杂诗》,他不但带来了亲人的信息,而且由于他刚从亲人身边来,他身上仿佛还散发着亲人的体温。这样,故乡来客成为故乡和他乡的中介,在游子的心中,客从故乡来的亲切感与望乡思乡之感同出一辙。月夜思乡是美丽的。



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情人的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等等,真是不胜枚举。



三、凄清孤苦之月

《淮南子.览冥训》中有这一样一段记载: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经过历代诗人的反复吟咏,这一神话原形逐渐成为失意的情感象征: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怀才不遇,仕途潦倒、孤独无依、屡遭苦难之时,也常常把这种情感寄托于月,月亮在失意者笔下成为了孤月、冷月、寒月。



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零落的啼叫,该是月亮的呻吟,霜一般地纷纷飘落,所有这些都触发着诗人远游的孤独、思乡的愁绪。落榜的失意,使他不能入睡,几许清泪濡湿了他的满怀愁绪,只可惜秋凉水瘦,纵然能载动水中之月,却载不动诗人的伤心欲绝。一弯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诗人越发感到凄凉难耐。



又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天地一沙鸥。等诗无不流露出诗人失意的情感。



四、时空永恒之月

以明月意象来比喻永恒,常常会引发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月亮跨越时空,古不变,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






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秦时明月汉时关勾勒出一幅极为壮阔的月夜之景。纵横历史,时空交错,物是人非。用明月来喻跨越时空的见证人,体现着诗人对于时空永恒,人生短暂,以及个人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悲剧, 全诗让人体会到一种悲壮之情。再如李白的《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今月皆如此。全诗用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来喻明月时空的永恒,人生的短暂,读来意味深长,荡气回肠。



此类诗歌还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苏轼《前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千百年来,月亮成了历代文人吟咏不断的对象。人们对月亮倾注了不少感情去歌咏它,情由景生,景由情变。面对亘古不变的月亮,不同的诗人,不同的环境,各有不同的感受,便有了不同的吟月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82456fc32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