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历史看草鞋的发展》,欢迎阅读!
从历史看草鞋的发展
草鞋作为古代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然而,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草鞋的发展又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本文拟从草鞋的起源、分布和形制以及穿着对象谈谈草鞋的发展。
标签:历史 草鞋 发展 从古到今,鞋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用品。尤其在我们行走时,我们离不开鞋子。它们不仅是人类的足下之物,还凝结着人类的文明。下面让我们走进草鞋的世界。
一、 草鞋的起源 在古代,中国人是利用植物的枝叶和根茎为原料編织穿戴用品的,这种传统至少有七千余年的历史。这是从浙江省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中发现距今七千年的苇编席子后得出的结论。
关于人类最早的鞋饰,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原始的“裹脚皮”。从记忆角度而言,从兽皮裹足发展为草编鞋饰是鞋史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一次飞跃。
提到草鞋,我国最初的草鞋是用水中或者水边生长的蒲草编织成的,在那以后才出现用稻草和其他植物编制的鞋。
二、 草鞋的分布和形制
草鞋的分布很不均匀。除南方外,我国古代东南西北地区均流行过草鞋。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我国到处都有草类植物,取材极其方便。其二是因为草鞋穿着轻便。
魏晋南北朝时期,草鞋在当时一般劳动者中流行。那个时期,有的草鞋用产于南方的蒲草或者其他植物编织。后来,《文物隋唐史》中记载:“唐代吴郡(苏州市)驾船人都是南方装束,带大笠子,着宽袖衫和草鞋。”草鞋盛于南方此为一例。汉朝时,马韩人居住在朝鲜半岛,其实他们的服饰为“布袍草履”。此也为北方盛行草鞋之一例。
古时候,制作草鞋的材料主要有:芦花、蒲草、稻草和玉米皮(如图)。 晋永嘉元年,人们用黄草制伏鸠履子,宫内妃御者皆着,此即古人所称之黄草心鞋。至唐文宗时,只准一般妇女穿平头小花草履,但是唐代妇女中盛行一种颇为奢侈的高头草履。由于费日害工,唐文宗曾经禁止妇女穿这种蒲履,但是却不曾认真执行过,所以一直流行到五代。
在唐代,葛不再时行了。诗人李白曾有“轻烟蔓长条……此物已过时”之句,诗中所指即为葛,因为在长期使用中,唐人认识到,葛毕竟不知麻纤维优越。由于麻具有去汗离体的功能,在唐代便得到了普遍种植,并被编织成麻凉鞋,也有称其为麻草鞋的。唐墓中也出土过此类鞋履(如图)。
关于宋代的多耳麻鞋、八搭麻鞋和明代的三耳草鞋,《水浒》、《西游记》中曾多次提及。
今天的草拖鞋,远在清代就已经存在了。 三、 草鞋的穿着对象
草鞋最初时候曾经是帝王、君王,贵人及读书人的足下宠物,因为在一些历史典籍中都有记载,如“畅在城上与魏尚书李孝伯语。孝伯曰:‘君南土膏粱,何为著屩?君且如此,将是云何?’”(出自《宋书·张畅传》)
早在春秋时期,草履已经比比皆是,不足为奇。《孟子·尽心上》曰:“舜视
弃天下,犹弃敝履也。《吕氏春秋·观表》曰:“视舍天下若舍屣”此证明当时制作草鞋相当方便,并且已经广泛普及,所以弃之不惜。
四、 近代以来的草鞋发展
虽然中国东南西北地区皆有着屣者,但是近代以来最著名的草鞋产地则在山东。
山东的草鞋编织工艺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而大规模的经营活动则还只有一百多年的时间。在此以前,多为手工自家编织。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第二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第三阶段从50年代到80年代。
山东早在19世纪就生产蒲窝出口,蒲窝是掖县一带民间以蒲草编制的草靴(如图),其以价廉物美,保暖性强而一直延续至今。
山东目前草编生产已遍及全省一百多个县,拥有专职及加工人员十多万人。以玉米皮小辫缝制的草拖鞋首先进入了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 全岳:《鞋的起源与发展》,东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第75页。 [2]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文化服装讲座:鞋·帽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2月版,第52页。
[3]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隋唐史》,中华书局,2009年1月版第206页。 [4]吴卫华,汤文杰:《中国鞋文化发展历程与前景》,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6月版,第34页。
[5] 李婕:《足下生辉 鞋子图画》,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3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80cb87086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