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增强依法执政本领

2022-12-29 09:07: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领导干部如何增强依法执政本领》,欢迎阅读!
执政,领导干部,本领,依法,增强
领导干部如何增强依法执政本领

作者:卓泽渊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第1



执政是世界上多数政党的直接诉求,执好政当然是执政党的最大心愿。怎样才能执好政,如何才能增强执政本领、提高执政能力,必然是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在走向法治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必须着力增强执政本领,其中依法执政本领具有独特地位和重大作用。

一、增强依法执政本领的基本要求是增强依照宪法法律治国理政的本领

首先,法治下的执政本领首先就是依法执政本领。执政党是执掌国家政权的党,在法治的环境下,必须依照宪法法律来处理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事务。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法律治国理政的具体依据。执政党必须以宪法法律为依据和行为准则。在现代政党政治中,依法执政是执政党基本的执政方式。如何依照宪法法律的规定来执掌政权,行使好执政权,是执政党的法治课题,也是法治任务。学会依法执政,对于任何执政党都是必要的,尤其是对于从革命党演变而来的执政党,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也是更为艰巨的任务。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党养成了与反动政府斗争进而破坏既有法律的行为习惯和方式。在成为执政党后,不仅不能破坏法律,而且还必须学会运用法律来执政,运用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这对于曾经的革命党无疑是严峻的考验。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努力,我们党逐步推进并努力完成这一转变,迄今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

其次,依法执政是执政党人民性的要求与体现。执政党与人民之间首先是政治关系,这一关系必然体现在法律之上。人民的意志总是通过法律来表达的,法律在逻辑上理当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尤其是在实行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的愿望、要求,都是通过法律来表达的。因此,表现在法治上,执政党就是要自觉依法办事,通过自己的执法与守法行为来体现法律所表达的人民意志,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管好权。人民是政党存在的群众基础与社会基础。人民的意志往往借助法律来体现,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法律要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意志,成为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服从法律就是服从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共同意志,执政党对于法律的忠诚就是对于人民意志的忠诚,最终也是对于人民的忠诚。法律就成为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忠于人民的标准。

再次,执政党与各个国家机关的关系也是宪法和法律上的关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从政治上说的,党并不能包办一切、代替一切,它必须尊重各个国家机关的法定权力,支持他们依法履行职权、承担职责,即行使法定权力,履行法定义务。国家机关能否充分地依法履职,实现法定职能,是对国家机关的法治检验,也是中国共产党是否成功地依法执政的标志。执政党要处理好自己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尊重各个机关的法定职权,为他们全面履职提供政治保证。只有国家各个机关都依法履职了,执政党的执政目标才能科学而顺利地达成,这样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才会因尊重历史社会发展规律而获得预期的效果。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其内涵就包含着保障各个国家机关依法履职的要求,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是否依法执政的具体表现。

最后,执政党与各种社会组织、团体、企业乃至公民个人的关系,都与法律制度的规定密切相关,都应当遵循法律的规定。执政党与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在法律上如何定位,非常重要。尤其是执政党,如何处理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和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从宏观上说是非常复杂政治问题与法律问题。从法律上讲,既是立法上的问题,更是实践中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党的领导能否科学实现和社会活力能否充分发挥。作为执政党党员的政治义务与其作为公民的权利之间的关系等,历来都是重大的现实问题。因为作为党员来说,既是党员也是公民,既有党


员权利和党员义务,还有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这些问题各有特殊之处,执政党与不同社会体之间的关系,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异,涉及相当多的法律问题和法律关系。处理得好,执政党就能很好执政;处理得不好,就可能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混乱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

二、增强依法执政本领的首要方面是增强依照党规党纪治党管党的本领

首先,执政党自身建设是执政党的首要任务。执政党是作为相关政党执政者的政治身份,也是法律身份。执政党是执政的主体,其地位一般都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或者依照宪法法律规定而获得的。执政党执政状况的优良与否,直接受制于执政党自身的情形。没有良好的执政党建设便无良好的执政状况。一个政党自身的素质是它能否执政、能否良好执政的主体状况、首要基础和前提条件。执政党自身建设自始就是其担当执政使命、完成执政任务的首要环节和必要依赖。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是执政党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头等大事。只要有执政党存在,这一任务就必须为其所长期担负、时时担负。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在执政过程中暴露出来,影响执政效能,最终影响执政和长期执政。

其次,全面从严治党是依法执政的使命要求。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作为执政党必须把全面从严治党的重任放在首要位置。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说明,能否全面从严治党,是执政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说执政党的外在标志是执掌政权,内在根本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在依法执政之中,对于执政党及其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会更高。因为,他们的执政行为的合法性状况影响着人民、社会公众对其的政治与法治评价,会直接影响其群众基础。执政党的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不仅要具有执政党的执政意识,还要有依法执政的法治意识,要具有依法执政的法治能力。这种高要求,体现在党的建设上就是必须从法治的意义上全面从严治党。

再次,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有良好的党内规章体系。我们常说法治是规则之治,依规治党实际上是法治方式运用于党内的结果,要充分运用党规党纪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制定出良好的党规党纪,再加以严格执行。要全面从严治党,执政党必须制定出严格的党内制度包括党规党纪。党内的立规如同国家的立法一样,必须科学民主。要使之成为内在统一、有机协调的整体,构成一个系统完善的党内规章体系。我们要通过科学而民主的程序,制定出良好的党规党纪并形成严密的规章体系,这是第一步,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最后,依法执政要求依规治党,确保党规的有效实施和全面实施。执行不严,再好的规章也难以产生应有的效用,依规治党就是依法治国的党内的体现。实施是制定的进一步要求,也是党规目标得以实现的不二之选。党规实施是通过执行与遵守来实现的,它们是党规得以实施的两个方面、两条并行的路径。党的各级组织必须依规治党,党的组织和全体党员守纪必严。只有严字当头,在执行和遵守两个方面都从严要求,才能有一个纪律严明的党、一个步调统一的党。只有这样的党才能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

三、增强依法执政本领的关键是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

党的领导干部是执政党的代表者,也是代表执政党在社会和国家治理中发挥独特作用的关键少数。执政党的所有执政行为无一不是通过领导干部来进行和推动的。党的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代表着执政党的法治能力。

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具有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遵守法律的观念基础。作为领导干部,往往并不是法律专业人士。那些专业性的法律工作,即法律业务工作,完全可以交付给专业人士承担,而领导干部更多是需要有法治意识。领导干部在日常的工作中,在重大决策的关键时刻要能够想到法治,能够听取法律专业人士的意见,也就是其法治意识的反映。在明知依法必须为之的时候,坚决服从法律依法为之;在明知依法不可为之的情况下,绝不为


之。能否做到这一点,是对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的检验。如果只是从法律上弄明白,而不是行动上加以贯彻,这样的领导干部依然不具有法治意识,所具有的不过是一般法律意识或者法律识而已。有法律知识而无法治意识的领导干部,也不是法治时代的优秀代表和应有典范。

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具有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构成部分。这里的法治思维就是指领导干部运用法律的原则、精神、规则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从而得出结论、作出决定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并不排斥其他思维模式与之并存。在人们的思维模式中,除了法治思维之外,还有哲学思维、文化思维、政治思维、科技思维等,还有辩证思维、系统思想、战略思维、底线思维等。这些不同的思维模式具有不同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甚至都需要加以运用,法治思维与它们也并不相互排斥。只是,我们在运用其他思维模式的时候,不能忽略更不能拒绝法治思维。相反的是,我们必须树立起法治思维,运用好法治思维。

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运用法治方式。就领导干部的工作来说,其内容是重要的,其方式常常具有更为先决的意义与影响。如果方式是错误的,就难免导致最终结果的错误。在国家和社会走向法治和实行法治的过程中,必须强调法治方式的运用。这里的法治方式是指领导干部运用法律来对待有关事务的方法与形式。领导干部的执法行为是其法治能力的外化与展现,其行为方式的选择一定是他们法治意识与法治思维的反映。法律方式是多样的。遇到了矛盾纠纷,我们可以协商解决、行政解决、仲裁解决、诉讼解决等,这些都是法治方式,但是一定不能用违法的方式解决。比如有的地方的个别领导面对大规模征地拆迁问题,一旦与公民或者法人产生矛盾,不是寻找法律的途径加以解决,而是去找黑社会来解决。显然,这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法治方式,恰恰是反法治的方式。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甚至会直接导致违法犯罪。只有根据法律的规定,运用法律来处理政务及相关事宜,才能不犯法律上的错误,才是真正地运用法治方式,也才是领导干部具有法治能力的体现。

(作者: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6fa3a3ed7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6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