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于数字“三”的认识

2023-02-23 20:09:3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对于数字“三”的认识》,欢迎阅读!
对于,认识,数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对于数字的认识

作者:徐诚磊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8年第02

要:数字从产生开始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本民族的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数字,渗透在语言文化甚至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更好地了解数字,能够更清晰地明白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线路,对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感受。

关键词:数字文化内涵;传承发展

神秘的数字根植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中,是我们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数字之一,比如三思而后行”“事不过三等等。那么为什么不是其他数字,而是呢?基于这疑问,本文就此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 一、的疑问来源

虽然平时我们经常将数字挂在嘴边,但是似乎从来没有真正去认识探究它,只是作为一个文化传承下来的符号,很自然的事情,哪有那么多为什么!的确如此,经过上千年的文化积淀,约定俗成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理所当然的事情谁会去想呢,直到我教授六年级课文《三打白骨精》。突然有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孙悟空这么厉害,不是一棒子就把白骨精打死,而是要打三次呢?”“一下子打死小说就没意思了,就不吸引人了。我们精彩的故事都讲究一波三折,知道了吗?我也没有细想就回答了,而且,中国古代很多故事都是与有关,比如我们之前学的《三顾茅庐》……”说完之后学生还是有些迷惑,既然这样,那为什么不四打、五打呢?”“这样就太麻烦了,重复的情节太多读者也会厌烦的,三次就差不多了。学生更迷茫了为什么一定要呢?是啊,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下来为什么大都是呢? 二、的传承与发展 (一)起源:神话传说中的

的源远可以追溯到神话传说时期。神话传说中,遍及各地的神灵都以三位一体出现。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就有三清之说。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最为我们所熟知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也有对于的描述。而一些神魔小说中也大量描绘了关于或者其倍数,比如《封神演义》中的二郎神开的天眼是第三只眼,哪吒是三头六臂;《西游记》中猪八戒是三十六变,孙悟空是七十二变,这些都与有关系。 (二)发展:儒学中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神话传说开始,人们对现实有了一定的了解,慢慢发展到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人们有了更深的认识,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学派和自己的学说。儒学,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与上面提到的道教、佛教并称为三教。在对数字的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贡献。 (三)结论:无处不在的

从古至今被无数人利用,发展到今天已经几千年了。它早已融入了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文人墨客口中吟咏的著名词句中有它的身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古代沿用至今的无数俗语成语与它有关,无事不登三宝殿”“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婚嫁习俗中也有摆宴三天,仪式上有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的三拜之礼;对于虔诚的教徒,也有三跪九叩之说;现代的地理政治经济中,也有它的身影,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三、文化内涵

由此可见,的确深入人心,意蕴深远。要知道在诞生之初,确实是表示物体的具体数目,但是在进入到文化领域之后,它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 (一)实指

最初表示的就是一个具体的数字。松、竹、梅因为能够傲立于寒风之中,且有风骨,被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来表达自身清高孤傲的气节与傲骨,得到了广大文人的认同与赞颂。这里就是三种植物,是一个确切的数字。 (二)虚指

这是与实指相对而言的。虚,表示不确定,这里同样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指少数。比如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三言两语,就是指语言精简,一下子就表达清楚了;又比如三三两,形容人少,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在《念奴娇·双陆》中写到:袖手旁观初未说,两两三三而已。二是指多数。这个在生活中更是常见。同样是表示人数,但是三人成虎现在已经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把谣言当作事实。这里的三人已经演变为多人了。而《论语》中这样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综上所述,实际上的意义随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断地变化,也一直在丰富着自身的内涵,最后形成了以三为极的特点。中华文化认为是质变与量变的极限,是事物发展的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华文化紧密相关。它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承载的必然是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而且深藏在中华民族集体意识之中。更多地了解,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民族文化,进行更好地研究 参考文献:

[1]成友宝.神秘数字新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S2):19-20.

[2]马亚振.古书中若干数字的概念及其运用[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报,19821):32-35. [3]张湘梅.数字的中西文化解读及其翻译[J].德州学院报,20085):23-26. [4]杜贵晨.古代数字的观念与小说中的三复情节[J].文学遗产,19971):109-111. [5]刘娟.略说嵌有数字成语的文化意蕴[J].文学资料20173):26-27. [6]谭学纯.中国神秘数字:”[J].民间文化论坛,19944):12-16. 编辑 李琴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66b055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