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十二公民》,欢迎阅读!
在舆论的风暴中坚守
——《十二公民》观后感
《十二公民》看下来感触很深,但是同时也有很多令我不是很满意的地方。
影片开篇的设定,简单几句话带过,几个补考的法律系学生模拟西方法庭,拉来家长亲戚来当陪审员,又在那么破旧的类似废弃仓库之类的地方进行讨论,这个设定真的不是很容易让我接受,怎么看怎么觉得诡异。而且前半段的铺垫有些过长,致使全片都缺乏戏剧张力,全靠几个演技派大腕声嘶力竭的对峙、吼叫,正是这种吼叫反而让人乏味,心生烦躁。而演员间的差距也导致了个别剧情的生硬,老演员的演技很生活化,而较年轻的演员则略显演技化。特别是半路杀出来的几个独白,跟主线毫无关系,显得很多余。
内容上来说,对于河南地域性的过度讥嘲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笑料。反证河南人不差的例证,仅是透过几位陪审员一口河南腔简单粗暴的回语和提出这一话题陪审员的自我醒悟,实则电影在潜意识里很有可能会影响观众更加加深对地域化的成见。另一点是地产老板与学生间真爱营造的笑料,不仅是无关剧情内容的累赘,此虽无错但更确是不应值得如此炫耀提倡的价值观念。
但不得不说,电影本身还是很耐人寻味的。
这十二个人就像是一个小社会,各有特色,分别代表了现在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人。这些人背景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所以对于同一个案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在分析案情的时候,其实也在展现着其所代表的各自人群的所想所思,而这些所想所思的汇总融合、碰撞冲突,也反映了当下中国的现状。1号陪审员,法学院助教,会议的组织者,受过一定的教育,处理事情比较机智;2号陪审员,数学教授、是一个有一定科学素养,不愿意闹事的和事佬„„
一开始,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思维体系和语言模式中打转,带着从自身出发的目光看待同一件事,当代人典型的浮躁和暴烈显露无遗。在辩论过程中,由于“陪审员”们各自拥有不同的出身、阶层、财富,持有不同的立场,观点和习惯,所以意见根本难以统一。这场辩论总会陷入无端的攻讦和恶意的争吵之中,导致好几次重新投票与个别人的离席。固执的一己私念和偏激的话语交锋背后是人与人之间缺乏宽容余地的莫名怨怼,也是情感和理性的强烈博弈。导演还努力令辩论涉及到当前中国社会的现实热点,比如冤假错案问题,外来务工人员问题,小商小贩问题,底层市民与子女的家庭关系问题,空巢老人问题等。
超乎电影内容本身来看,也许我们得到的启发不止于此。
十二个人,十二个出身和职业完全不同的公民,对事物的看法,莫过于两种,其一是从众心理,就是典型的人云亦云,其实这种状况在影片中首次投票时,可以看得到端倪,大家在未了解太多关于案情的细节时,已经潜移默化的将内心厌恶的那个角色押上了断头台,其实当下的网民同样如此。每个人似乎都并不知道,自己是在操着舆论卫道士的心,干着网络陪审员的事,其实,我们的众多网民,已经组建成了一个强大的陪审团,只是这个陪审团,一没有组织,二无判定权利,但从舆论影响的角度看,力量却是巨大。先入为主的观念根深蒂固,有那么几种社会角色,比如煤老板、地产商、富二代、城管等等,更容易被主观性的恶魔化,就如片中的富二代。
如何在社会舆论的狂风骤雨里保持冷静而不失理性的判断?《十二公民》给了观众一个深深的反思。片尾,8号陪审员的背影也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64eba0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