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欢迎阅读!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作者: 郭久惠
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3年第3期
⊙ 郭久惠
从下乡到现在,弹指一挥间40年不动声色过去了。每当我看到当知青时的一些老照片,就有一种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这些老照片背后的故事,牢牢定格在记忆深处,成为我终身难忘的影印密码。
第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那是1972年1月,我由重庆市来到邻水县向阳公社大光明七队落户,告别熟悉的城市,来到偏僻的山村,由热闹的大都市来到孤零零的土墙屋。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由于寂寞而引发内心孤独,不由得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独自在煤油灯下翻看日历,期盼春节早日到来,好回到亲人身边。
几天后,我们接到镇里通知,号召知青尽量留下来参加镇宣传队文娱演出活动,与贫下中农一起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这个通知来得太突然,正犹豫不定时,镇宣传队队长找到我,拿出他创作的一个独幕剧本给我看,并详细地介绍了剧情,邀请我参加演出。我把剧本看了两遍,被剧情深深地感动了。话剧反映的是我们大队年近6旬的老书记彭锦堂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带领社员战天斗地,改田换土,经过几年的大干苦干,把座座荒山改造成良田,创高产、夺丰收,把我们大队建设成为全镇先进大队的动人事迹。
我被推选为支书老伴的扮演者,这下可把我难住了。一个刚下乡的十七八岁女知青来演50多岁的支书老伴,能演好吗?但宣传队长一直鼓励我,大家也信任、支持我,被大家的热情感染,我毅然决定放弃回家过节,参加到演出中去。
离春节不到一个月了,为了把老支书的感人形象搬上舞台,宣传大寨精神,鼓舞社员斗志,宣传队的队员们热情很高,积极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为了让群众过好春节,除了独幕剧外,我们还准备了独唱、表演唱、京剧选段等节目。
春节那天我们第一次在公社礼堂演出,社员们从四面八方携儿带女赶来观看,人山人海,场面非常壮观,演出获得圆满成功。
春节后,邻水县委又组织全县文艺调演,我们的独幕剧和京剧选段被选中参加汇报演出。演出结束后,宣传队全体同志异常高兴,即刻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下乡第一年,我与山村农民和大批知识青年一起过了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春节,至今回味无穷。
老支书教我学犁田
立春气节过后,春寒料峭,路边的树枝还没有发出新芽,人们也没有脱下棉衣,但勤劳的农民就开始做春耕育秧的准备了。
一天早晨,我正准备出工和大伙去铲草积肥,只见大队老支书彭锦堂走到我身边说:“你戏演得好,愿不愿意跟我学犁田,成为既是搞宣传的好手又是生产上的能手?”我痛快地答应了。心想,犁田有什么难的?男同志能办到的女同志照样能做好。
60岁的老支书挽起裤腿稳稳地下到水田里,我学老支书的样子往田里伸腿,没想到脚刚下到田里就被稀泥淹没到了膝盖。我没有站稳,身子一歪往水田里倒去,幸亏老支书一把拉住我。接着,老支书教我怎样握犁把,怎样拿牛鞭,怎样招呼牛走犁道,一犁到了尽头,怎样吆喝牛停下并转身。我学着老支书的样子,握住犁把,挥着牛鞭,没走几步,冰冷的田水就冻得我直打哆嗦,迈不开步子。我好几次差点跌倒,都是老支书眼明手快,将我扶住。真没想到犁田还这么难,这么艰辛。几次坚持,几次给自己打气,我艰难地扶着犁把往前移动。
老支书见我吃力的样子,硬把我扶上田坎,笑着对我说:“你们太年轻,犁田这活是太苦太累了,还是让我们来吧!”听着这朴实的语言,看着他犁田远去的背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老支书的话语反而激发了我要学会犁田的决心,我再次跳进水田,坚决让老支书再教教我。在老支书的悉心指导下,我终于掌握住了犁田的要诀,把一行行泥土从底层翻了起来。到中午收工时,我虽然耗尽体力精疲力竭,心里却异常高兴。
秋收时节,我看到田土里黄澄澄的谷穗,吃着自己种出来的香喷喷的新米,感到格外踏实。正是因为春天辛勤耕耘,才换来秋天丰硕的成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犁田,我看到了老农民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也真正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的快乐。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每当我看到这张发黄的照片,就想起当年老支书教我犁田和农村生活的种种场景,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作者系当时重庆25中知青,1972年落户在四川邻水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5d63b3ed7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