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影子跟读训练法在改善日语发音方面的效果》,欢迎阅读!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影子跟读训练法在改善日语发音方面的效果
影子跟读训练法在改善日语发音方面的效果
1 研究动机
在日语学习中,掌握一口标准的发音是很多学习者的共同愿望。但是,要怎样做才能达到发音标准呢?
竹内(2003)通过分析收集到的外语学习者的各种学习方法得出结论:初级者一般通过模仿示范音、中级以上者则常通过影子跟读训练法来训练发音。而所谓影子跟读训练法,玉井(2005)中定义如下:影子跟读训练法是指把听到的语句即刻或稍作延迟后口头重复出来的做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同时进行听和说的处理,因此目前多作为同声传译的训练方法被应用。针对此领域,染谷(1996)的研究表明,影子跟读训练法对同声传译人员在语音节奏感的形成方面显现了效果。此外,门田、玉井(2004)的研究证明,在构筑外语发音基础方面,比起传统、单纯的重复法,影子跟读训练法的效果更加显著。
如上所述,影子跟读训练法对语音习得的效果可见一斑。但由于关于影子跟读训练法效果的研究多是围绕英语教育中对听力能力是否有提高来展开的(八岛(1988)、玉井(1992)、柳原(1995)),所以,以日语教育中的发音改善效果为对象的研究还为数不多。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因此,本论文以日语教育为背景,以影子跟读训练法毕业对文章音读时的发音是否有改善为课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2 研究方法概要
接受影子跟读训练法的实验对象共3人,均为已取得日语能力考试1级、在日本生活2年以下的女性,母语各异。实验方法为让3名实验对象连续1周、每天进行20分钟的影子跟读训练。而影子跟读训练用材料选用时,则遵循了(1)意思理解无障碍的难度(2)不含有男女专用表达方式的内容的原则,在日语能力考试2级、3级的听力题中各选1题,各题均为男女对话,1题为敬体形,1题为简体形。 实验步骤如下所示:
首先通过比较课题音读①②来检验影子跟读训练法的改善效果。而通过短文音读①来考察改善效果是否在课题音读外也会呈现。另外,通过课题音读③短文音读②来验证影子跟读训练法改善效果的持续度。 3 结果与考察
3.1 课题音读①和②比较
3个实验对象ABC中,进行课题音读①时A的语音问题最少,而经历了一周的影子跟读训练后,ABC3人进行课题音读②时达到同程度地接近训练用材料的模板音声。尤其是在声调和语速方面有了显著改善。
但同时,单个音节的发音和语音节奏的方面没有体现出效果。如实验对象B在抑扬顿挫方面有所进步,但高低音把握不准的问题没有解决,导致整体发音节奏不自然的现象没有得到改善。另外,实验对象C的促音过短不明显的现象也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作文 /zuowen/
1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此外,3个实验对象共同的一点是,即使是在第四天的影子跟读训练时指正过的发音,在课题音读②时仍然出现了重复同样错误的倾向。由此可见,如果是自身无法正确捕捉的发音,那么即使经历了影子跟读训练,也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3.2 短文音读①
短文音读所使用的是音读课题中出现过的单词、句子所构成的短文,其中单词的大部分是音读课题①中存在语音问题的单词。结果如下:1,在课题音读①中出错但在短文音读①中得到改善的有11处;2,在课题音读①中出错同时在短文音读①中没有得到改善的有7处。 半数以上的语音问题在短文音读中改善,说明影子跟读训练法存在一定程度的效果,但由于实验数据较少的缘故,音读课题①出现的语音错误存在偶发的可能性,因此无法仅就本次实验就断定影子跟读训练法的效果是否在课题音读外也会呈现。考虑到实验对象的注意力、听力题目的难易度等的各种因素,今后有增加实验对象来进一步验证的必要。 4 总结
本研究结果表明,影子跟读训练法在保证学习者能够听懂训练材料的前提下,对学习者的声调和语速的改善有效果。而至于单个音节的发音和语音节奏方面要有所提高的话,则需要指导者进行着重强化指导。同时,为了维持训练效果以及将效果延伸至训练材料以外的部分,延长训练周期以及进行辅助性的发音指导是必要的。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其他参考文献
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 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 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
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
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
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
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
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 2009.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
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2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973.
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
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 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
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3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48e1aa95c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