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隐私和隐私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隐私和隐私权》教案
一、 教案背景:
《隐私和隐私权》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中的第五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二、 教学课题:
第五课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 三、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教材以权利义务为核心,而公民的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人格权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内容,隐私权就属于公民的人格权。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公民人格权的局部内容,本课是学生学习人格权的最后一个内容“隐私和隐私权”。通过学习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打下基础,所以本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日常生活中涉及隐私和隐私权的小事,学会树立人格独立的观点和保护隐私权,培养隐私的意识。
水平目标:能自主的使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和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能够准确的辨别日常生活中涉及隐私和隐私权的现象,并学会保护个人隐私。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理解什么是隐私和隐私权;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点;知道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基于学生对隐私和隐私权的模糊理解以及该知识是学好第二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的关键,确立本课重点为:隐私和隐私权的内容。
教学难点:因为长久以来人们对隐私权保护的无视以及对隐私理解的偏差,确立本课难点为:能够准确辨别现实生活中涉及隐私和隐私权的现象。 四、 教学方法:
新课标提出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所以,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案例分析法: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指导学生分析案例,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升分辨是非的水平。
3、问题讨论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实行分组讨论,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水平。
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首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一封信,并做出欲打开的样子,问学生“这是一封学生的信件,听说他和某人在谈恋爱,我作为老师能打开看看吗?”(学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讨论热情,从而导入本课《隐私和隐私权》。 (二)指导学习:
1、创设情境、讨论分析:小丹向同学小红打听个人隐私,被小红拒绝,引来同学们对小红的个人隐私议论纷纷,引导学生回答“隐私就是丑事吗?”,同时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小红将要怎样处理这个议论?(学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并能够举例说明隐私并非丑事的道理,澄清错误观点,让学生理解到隐私的内容及对个人隐私的准确态度。
2、联系实际、列举说明: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城镇学校学生大都愿意上网,创设小刚因为上网泄露个人隐私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小刚会被网友欺骗?(学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使学生理解到保护隐私的重要性。再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相关个人隐私泄露所导致受伤害的例子,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是隐私权以及保护隐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隐私的意识和观点。
3、阅读教材、小组讨论:阅读教材案例P48,一天深夜,某地公安派出所以“扫黄打非”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某小区住房实行全面搜查。有人认为该派出所的行为是合法的,因为他们有搜查权;有人认为派出所的行为是非法的,因为他们没有依据法定程序搜查。
小组讨论:你同意那种看法?为什么?(学生讨论过程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通过讨论,理解涉及侵犯隐私权的具体内容,知道公民享有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即享有私人生活安宁权,同时理解相关的法律依据。
4、案例分析、明确观点:(生活案例展示)生活中会有这种现象:未经同意,老师拆看学生的信件,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领导检查下属的信件。拆看信件者均认为自己有教育或者管理的权利。
请回答:(1)上述行为是否合法?说说理由。
(2)假设老师或者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的学生或者子女的信件,是否
合法?
(学生回答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446627c30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