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2022-03-25 16:52:2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欢迎阅读!
期末,试卷,语文,学期,年级
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这次期末试卷,从整体上看是秉承了09年天津市中考命题趋势的理念来拟题的,针对性很强,坚持了对基础知识的夯实并逐步梯度性向能力型测试转化的命题原则,整份试卷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唤醒了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了新课程理念。下面就试题,学生答题情况以及对今后教学的启示等方面,作点分析。

一、命题的内容及形式

本卷分为五大板块,共27小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全卷考查的五大板块和知识点及分数分布见下表:

一、语文知识积

累及运用 二、文言文阅读

考查的内容(知识点)

1 字音;2、字形;3、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选用;

4、病句;5、表达方式;6、说明方法;7、背诵和默写;8、语言运用;9诗词鉴赏

10、实词的积累;11、虚词的辨析;12、译句;13、断句14、比较理解分析

(一)课内语段阅读(散文),语段出自教材《背影》,考查 15、重点词眼的含义及作用;16、重点语句的表达作用; 17、对重点内容的比较分析与整合;

(二)课外语段阅读(科技文),考查

三、现代文阅读 18、对文题特点的把握;

19、筛选信息

20、筛选信息(结合语境对文本资源的挖掘与提炼) 21、考察语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22、对文本相关信息的辨别;

综合性学习考查

23、对多条材料的探究发现; 24、相关主题的课外拓展 名著阅读考查

25、挖掘名著的重要情节进行理解分析; 26、在情境中考察对名著的阅读掌握情况。

27、半命题作文:以《_______醒》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分值 30

12

6

10

四、综合性学习与名著导读

12

六、作文 50

二、综观这份期末试卷,体现了以下一些特点: 1、内容结构稳中求变,稳中出新。

与以往几年期末卷相比,今年的试卷带有明显的延续性、继承性、发展性和创新性。 ①整体保持稳定。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背诵和默写”“现代文、文言文阅读”“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写作”等大的板块稳定不变。除“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部分题量、分值有所增加,阅读部分内容稍微减少外,其他部分分值基本保持不变。

②注重发展和创新。首先,今年的试题更加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分析运用能力,将“语言运用”的多种类型题恢复到期末检测中,作为一块活水加以凸现;其次,将“名著阅读”的考查由以往的硬性提炼转化为情境性的分析理解,有效的避免了单摆浮搁式的检测形式,使师生都能充分的体味到名著阅读的“必读性”,从而起到了很好的警示和导向作用,体现了试卷的创新性;再有,今年的试卷也巧妙地将小作文所承载的能力检测放到综合性学习的考查部分,有效地将对信息的提炼与小型的写作相结合,拓宽了考查的面,这也是发展中的一个创新点。

2、很好地渗透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①强调文化积累。语文学习中的文化积累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语文新课标中将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相提并重,说明了文化积累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地位和作用。如“语文知识积累”这一大块的“背诵和默写”部分要求学生写出课外毛泽东的经典诗句,使得命题进一步开放,体现了较好的导向性,指引

1 3


着“文化积累”的重要性。

②强调学生的个性体验,张扬个性阅读。如第8题创设情境,紧扣时代的脉搏,提出“如果你想在CCTV网站论坛上发表看法,你会怎么说?”。这些题目将生活实际与学生的体验结合起来,给了学生极大的张扬个性的空间,体现了命题发展的趋势。另外,课外阅读中,说明性语段是有关科学的前沿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

3、本次作文题是一道给材料作文题,命题的意图是让学生“自选角度”“填充题目”,这样会有利于学生的发挥,材料的哲理性较强,内涵较深,需要学生在自己平实的生活经历中进行提升性的思考,从而达到挖掘学生成长中理性的感悟能力的目的,深刻提醒着学生,不仅要用心的去捕捉生活的瞬间,进行描述性的写作,还要用心的去感悟生活的内涵,进行深刻而又理性的写作训练。进而也对日常的作文教学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总之,这次语文卷符合中考命题改革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时代对我们语文教学的新要求。试卷除了对双基的检测外,还注重考查学生在情境中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思路,有利于我们老师转变观念,真正地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从而把语文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

三、 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 (一)、第一板块——积累与运用

词语的积累较为扎实;第5题对语言表达方式的考查,出现概念混淆现象导致丢分较为突出;第7古诗文的默写共10分,绝大部分学生普遍丢掉4分,学生对课外拓展性的默写考查表现茫然,无以应对;9题对课外古诗词的诗意把握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只停留在背诵默写层面。

(二)、第二板块——文言文阅读

最突出的失分原因在于: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积累不足,对文言虚词的分析把握不够变通,而且在考场上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缺乏足够的信心与耐心,往往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和茫然感。

(三 、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

课内现代文阅读得分率较高;课外现代文阅读:第18题,失分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找到解题的切入点,没有把握住问题的要旨所在,所以进行了盲目的选择。19题失分的原因在于学生对文本深入不够,不能较为全面地提炼文本信息

(四)、第四板块——综合性学习与名著导读

综合性学习的考查:23题失分的原因在于部分学生缺乏对多组材料的整体驾驭能力,陷于材料之中,不能跳出来看问题,另外还有部分同学是由于欠缺语言的组织能力,表达混乱而丢分。24题失分在没有认真审题,题目要求是介绍一位“抵御外侮”的名族英雄,部分学生没有抓住这个题眼。

名著阅读的考查:存在一定数量的学生根本没有阅读这两部名著;再有就是因为解答不够充分,思考不够全面而丢分。

(五)、第五板块——写作

这次写作的命题虽然是一个半命题作文,但只要用心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其内核哲理性很强,学生的取材和构思不能是一个单一的平面性的描述,而是一个过程性的感悟,以及要有理性而又深刻的提升,切实增加了考场作文构思和写作的难度。所以,这次作文,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写作不能扣准文题的要求,审题意识淡薄,盲目泛泛者居多,致使作文很难出新,点亮。高分作文不多,班级平均分平均在32——35分左右。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本次语文卷的命题特点及所体现的命题导向,对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有鲜明的指导意义,而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则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漏洞要填补。

1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们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这个理念,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中有所发现,有所发展,有所创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和中考命题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性试题、个性化试题和创新试题将会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教育形势的发展,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法,努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2 3


2、要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积累。积累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教学中,首先要能让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要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的进行课外阅读,并指导他们做好摘抄和读书札记。同时要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开展诸如办报竞赛、辩论、讲演等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积累的目的。

3、要重视方法的指导与能力的培养。现代文的阅读,除了掌握必要的文体知识外,重在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主要包括:①揣摩语言,即能理解文中关键性词句的意义。②理清思路,即能分析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层次,指出过渡句或段的作用。③概括要点,即能归纳中心,概括段意、层意。④鉴赏评价,即鉴赏人物对象、写作特色、评价思想内容。⑤感悟思想,即纯感受,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阅读,从本质上说是获取信息。因为信息有主要、重要、次要之分,所以需要有筛选、辨别、分析、整合的能力,需要有准确地抓住问题要害并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

4、要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必要的解题技巧也是素质的一个方面。从学生的卷面看,许多学生由于平时缺少这方面的指导,本来该得的分也失掉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技巧训练与指导是应该的,是必要的。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的品质。在学习训练中,可选取一些时文、美文认真研读,由师生共同设计题逐渐过渡到教师的指导学生独设计题目。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文体特征从多角度设计题目,设计不同能力层级的题目。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对素养低的学生,自拟一些知识性的题,自己肯定能作答的题目;对语文素养高的同学,可鼓励其张扬个性,放飞思维,大胆创新。

6、要制定科学的写作训练策略。首先,要进一步重视规范书写习惯的培养与指导。要加强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写作不是纯技巧、纯技术的操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要注意观察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要注意对生活环境、周围事物的敏锐的感知,及时记载下有关事件和自己的感悟,以便充实自己的“素材库”,并使文章洋溢真情实感。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感,明确各种表达方式的基本要求。写作是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是一种“创造”,所以任何格式化的训练都有悖于创新精神。初中阶段是打好写作基础的阶段,我们应当让学生对各种文体有清晰的认识,应当力求达到新课程中提出的“写出符合要求的记叙文、简单的议论文和说明文”要求。最后,要鼓励学生在作文题目拟定、立意和形式上进行创新,指导学生写真情实感的文章。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2de02c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