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财政学(1)》,欢迎阅读!
1.绿色税收:是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而征收的各种税和采取的各项税收措施。(主要是对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征税,提高以上应税行为的成本,达到限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2.国债负担率:是指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
3.国债依存度:是说明财政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靠国债来支付的。 4.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政府来承担。
5.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a.增量预算: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上年度各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 b.零基预算: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
6.完全挤出效应:如果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当财政扩张增加需求时,由于利率上升而挤出的私人投资规模正好等于财政赤字或其增加额(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并不引起产出增加) 7.财政政策: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8.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这种政策本身不具有内在的调节功能,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业调节作用(政府利用本身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 9.政府间转移支付:政府间财力的无偿转移,一般是指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无偿补助或拨款而财力无偿转移的方法,规则和程序则构成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10.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11.政府性基金收入:是国家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支出的一种基金。 12.税收中性→两种含义
一是国家征税是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13.税收超额负担:指政府通过征收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的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图P151
图说明的是一种商品的市场,d是商品的需求曲线,s是供给曲线。征税前均衡点是E,产量为OG,价格为OB。假定政府对这商品征FD的从量税,供给曲线S将向左上方移动至s+t,税后均衡点为F,产量减少至OH,价格上升至OA。这种税的税收收入是CD(销售量)乘以DF(税率),即ACDF的面积。消费者因课税而损失的消费者剩余为ABEF的面积,生产者因课税而损失的生产者剩余为BCDE的面积。这两种损失合计为ACDEF的面积。显然大于政府
的课税收入,二者的差额的面积就是课税的超额负担
14.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的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图中水平和垂直两轴分别计量食品和
衣物的数量。假定纳税人的收入是固定
的,而且全部收入购买这两种商品,两种商品的价格也是不变的,咋叫纳税人购买,其数量,组合连成一条线AB。这时纳税人对其的需要都可以满足。纳税人的消费偏好可以由一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AB线与其中一条相切即Ι其限定的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1,切点为P1,在切点上,纳税人以效用最大。
若政府决定对纳税人课征一次性税收,税款相当于AC乘以衣物价格,或BD乘以食品价格,那该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线由AB平移至CD,CD与Ι2相切切点为P2,在这一切点上纳税人以税后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最大。
这说明在政府课税后对纳税人的影响表现为,因收入水平下降而减少商品购买量和降低消费水平,但不改变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简答
1.政府干预渠道和手段 一政府的宏观调控 二立法和行政手段
三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四财政手段
2.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发生在几个方面
一政府决策失误 二寻租行为
三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四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3.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一商品课税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二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易转嫁,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的商品课税不易转嫁。
三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课税易转嫁,狭窄的不易转嫁。
四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难以转嫁。 五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4.财政的一般政策目标
①经济适度增长②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③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④收入的合理分配⑤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5.税收饶让的含义及举例
含义:一国政府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得到减免的那一部分所得税,同样给予抵免待遇,不再按本国规定的税率补征。 例:假设A国某公司在B国设立分公司,并有所得10万元。已知B国所得税税率为30%,按税法,B国可对该项所得征收3万元;但B国给予税收减免,改按15%征税,当A国政府在对该公司来源于B国的所得征税时,如果仍以3万元作为该公司实纳外国所得税进行
税收抵免,而不对该公司在B国获得的1.5万元,减税进行补征,即称为税收饶让
6.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 ①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②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范围③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④预算调节制度-转移支付制度⑤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质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经常进行调查
7.对财政平衡和社会总供求的关系可得出以下三点
①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以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就财政本身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全面的正确的结论②国民经济整体的目标是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供求平衡而言,财政平衡不过是总供求平衡的一种手段③在总量平衡的恒等式C+S+T+M=C+I+G+X中,消费,储蓄,投资以及出口属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市场行为),而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8.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借鉴意义有哪些?
内生增长理论是指劳动投入过程中形成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形成的技术进步,生产性公共投资的增加,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率,生产要素积累的收益率不会递减,长期增长率将会大于零。 意义:一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认为生产性公共资本,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活动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外因素和内外动力,这些因素属于财政政策的变量范围之内,所以财政政策对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特殊和重要作用。 二从客观上说,财政支出结构取决于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其变化发展带有一定规律性。
三从政府制定财政政策上,则必须根据一定时期发展战略和政策目标以及经济形势的发现变化,推动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内生增长理论为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重要思路。 9.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效应
①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双松”政策,前者指减少税收,扩大政府支出来增加社会总需求;后者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利率而扩大货币供给,二者会造成社会总需求扩大,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但却可能带来通胀;②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双紧”政策,前者会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抑制社会总需求,后者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来压缩货币供给量,二者可以有效遏制通胀和需求膨胀,但可能带来通缩和经济停滞的后果;③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前者可能抑制社会总需求,防止通胀,后者在于保持经济增长,二者可能在控制通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但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制止通胀;④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前者刺激需求,对克服经济萧条较为有效,后者可避免过高的通胀率。二者组合可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避免通胀,但长期运用会积累巨额财政赤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1aad1a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