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经典教育学理论知识大全》,欢迎阅读!
1、潜在教育:课内外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
2、元认知:又称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 观念、公理、定理、定律等的组合方式。 4、知识结构的经济性:学生必须具有的信息量,以及为达到理解而必须加工的信息。 5、知识结构的效力:学生掌握的种种命题具有生产性价值,即能够在学生头脑里得到一些并没有告诉过他们的信息。
6、班级组织:班主任与全班同学明确班级发展目标、形成班级集体、建立班级组织、开展有效班级活动的过程。
7、教育资源:整个社会用于教育领域中培养不同熟练程度的后备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人力和物力的总和。
8、教育投资: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9、教育成本:培养一个学生本身平均所消耗掉的全部教育资源。
10、学校的适度规模:学校的学生、教师和物资设备之间的比例构成处于一种最佳的状态。
11、教育事业费:教育投资中分配用于教育事业的经常性经费,主要由人员经费和公共经费组成。
12、教育基本建设费:为了扩大教育规模和提高教育设备水平的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的投入。
13、教育结构:指教育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结合方式。
14、课程: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影响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
16、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学规律的科学。
17、教育内容: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进行加工选择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 18、教育手段: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19、教育目的: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0、教育目的的结构: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21、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即教育目的必然为社会历史的客观进程所制约。
2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23、人的素质:即人的本质、本性,由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然特点与后天获得的一系列稳定的社会特点有机结合而成,可分为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类。
24、个性: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
25、个性特征:由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点所构成。主要反映在需要、兴趣、智力、能力、气质、性格六个方面。 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2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7、课程: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28、课程论:研究学校课程设置体系和内容结构的理论。
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31、智力活动:主要指为认知事物、掌握知因素的活动。
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简单说,就是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程序、方式与措施。
35、教学方式: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36、教学方法组合: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特点的教学活动的模式。
37、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方法效果而采用的一切器具和设施。
38、教学组织形式: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39、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地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40、道德认识:是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
41、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
43、道德行为:是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
44、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45、广义的体育包括身体锻炼的教育和卫生保健教育两个方面。前者侧重学生机体的培育,后者侧重于机体的保护。狭义的体育是指身体锻炼或体育运动的教育。
46、学校管理:学校管理者通过合理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时诸因素的最佳功能,以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活动。
47、学校管理体制:是指学校内部各种管理关系的体系和制度。它包括,学校领导的体制和制度以及学校组织机构的体系和制度。 48、学习论:指研究学习过程规律的理论。 49、学习: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进行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50、智力: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活动的稳定心理特,是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等心理因素的综合。
3、知识结构:某一知识领域内事实、概念、方法。
26、个性化: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42、道德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
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29、教学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
15、(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30、教学: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
(狭义)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识而进行的观察、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32、非智力活动:主要指为认知事物、掌握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知识过程中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狭义)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理因素的活动。
33、教学原则: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34、教学方法: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1
51、非智力因素: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个性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52、知识学习:指新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得意义的过程。
53、技能: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经过练习而学习一种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技巧:技能道德高度熟练化并达到了完善的、自动化了的程度。 54、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正迁移和负迁移。
55、学习风格:学生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
56、学习策略:学习者根据学习情景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57、活动课程:以儿童兴趣的发展为中心,围绕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组织的课程。 58、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的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59、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收获与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量在时间尺度上的量度。60、教育评价: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搜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
61、学生评价:通过单项或综合评估手段,评估学生个性某方面或整体的特性。 62、学业评价: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63、教师评价: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师的工作任务,运用恰当的评价理论和方法手段对教师个体的工作进行价值判断。 64、学校办学水平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评价。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或专门的评价机构,根据国家和社会赋予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运用科学的评价理论和技术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管理工作、办学效益等方面水平进行的总体的或单项的价值评判。
65、校本管理:学校以教学工作为核心,根据教学规律的自我独立管理。
66、教学管理: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管理活动。
67、教学质量管理:在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指导下,以提高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作为目标而实施的管理互动。
68、职业教育学:一门研究职业教育现象,探讨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新兴科学。 69、职业教育:在一定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社会各种职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和从业者所进行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使其成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劳动者,从而适应就业的个人要求和客观的岗位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70、教育体系:相互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整体或教育大系统中的各种教育要素的有序组合。
71、教育结构:构成学校教育总体系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结合方式。
72、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或劳动中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实践教学是指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获得包括职业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的职业从业能力,并具有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
73、教育实验法: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1a4b2475b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