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欢迎阅读!
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伴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育科研的作用与功能日益凸显,许多教师十分重视自身科研综合素养的培养与能力的提升,并积极投身和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努力做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校长也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研究,他们不仅采取鼓励和支持教师投身教育教学研究,而且亲自带头做研究,表现出了一种极大的科研热情和浓厚的科研兴趣.然而,教育教学研究是一项富有创造与创新性的工作,仅有较高的认识和热情是不够的,需要我们的教师包括校长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素养与科研能力.
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就是指教师的科研修养,它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源于教育实践而又超越和高于实践的内在综合素质,它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与方法知识、科学研究的知识与技能,包括收集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开发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开拓创新精神、理论勇气等.
2。特质
教育科研素养一般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 内隐性;2综合性;3积淀性;4敏锐性;5实践性 二、教育科研素养的基本构成 1.思想素养
(1)要求我们的教师具有科学的价值观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在于以繁荣发展教育科学、追求真理、探索规律、创新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己任,以为教育宏观决策服务、为推动教育实践服务、发挥“顶天立地”的作用为根本目的。与此同时,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形成学术梯队,特别是促进中青年科研骨干的快速成长。在这样的价值观下,要求我们教师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去探究科学,追求真理,勇攀高峰。
(2)要有强烈的科研意识、良好的科研动机。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科研冲动和欲望,这种冲动和欲望即科研的意识与动机,是建立在教师的自我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是教师实现自己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所必需的。过去我们过分地强调教育科研的公益性而忽视自我性,只看到教育科研为宏观决策、为教育实践服务的一面,看不到为教师个人成长服务的一面,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挫伤了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与积极的科研动机。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提倡“教师强则学校强”“教师发展则学校发展"的理念,使教师在教育科研工作中获得成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要有浓厚的理论研究兴趣。从一定意义上说,做理论研究就是做学问,而做学问首先要对这门学问感兴趣,不感兴趣是做不成好学问的。中小学教师平时在教育实践方面非常重视开展了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但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理论性、学术性不强,缺少理论的归纳与思考,重视做忽视写,因而大大地影响了科研成果的理论品位与价值,也不利于教师的科研素养的培养。
(4)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教育科研追求的是真善美,需要我们教师严谨治学,脚踏实地。求“真”就是要真实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其研究成果能够得到重复与再现;求“善"就是力求完善,包括完善我们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完善具体的研究计划与行动,完善预期的研究成果设计,不要有明显的研究“硬伤"和缺失;求“美"就是指我们的研究成果应尽可能完美,成果的内容富有创新和特色,外在表现形式新颖独特,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文字表达严谨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5)遵循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科学是研究人的培养、人的发展的科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这里所指的“德"就是要讲学术道德.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遵守学术规范,杜绝弄虚作假,反对剽窃抄袭,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与研究成果,这是我们做学问、做研究的重要前提,离开了这一点谈教师的科研素养将显得苍白无力。
(6)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教育科学研究因研究人而显得高级和复杂,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跨领域跨部门的联合攻关,并吸收各方面的人员参与和合作.过去那种单兵独将、散兵游勇、个体户式的研究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科研的实际需要。 2.理论素养
(1)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这包括古今中外、近代与当代的教育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教育经济学、教育伦理学、教育社会学,以及相关的人本主义理论、接受学习理论等,并能够根据研究需要选取适当理论进行指导研究。
(2)要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论和方法学。科学的方法决定科学的研究与研究的科学.常用的教育科研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课堂观察法等。
(3)要具备学科理论与专业知识,包括教学中所需要的专业学科以及与之相关学科的理论与专业知识。如从事德育研究的教师不仅要具有德育理论与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 3。能力素养
(1)捕捉问题的能力。即教师应具有在大量的、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中,准确地抓住有研究前景和发展可能的问题,确定自己研究领域和方向的能力。在确定研究领域和方向时,要根据自己的分析准确作出两种判断:一是看这个领域的问题研究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做;二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专长,看自己能不能做。一旦认准了就应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
(2)理论思维能力。即教师应善于透过众多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发现和提炼出问题的实质;善于从理论上追根溯源,作出理性的思考和回答;善于利用逻辑推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创造与创新能力。即教师应具有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开展教育科研需要教师善于和富于想象,充满探究的欲望和激情,勇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或在前人的基础上,弃旧扬新,提出新观点,产生新成果,开辟新领域。
(4)实际动手能力。即教师能运用某种知识和方法,采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有意识、有目的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能力,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检索文献资料能力、交流能力、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等;二是具体操作能力,如确定论文题目、制定研究计划、进行课题论证、设计调查问卷表、进行教育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等。
(5)分析评价能力。即教师应具有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过程或研究成果作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6)组织协调能力。即教师的科研规划、协调、管理、控制能力,如科学地制定、实施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协调好课题研究团队,筹措研究经费,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指导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对课题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等。
总之,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与能力的强弱,决定科研水平与质量的高低、成果的优劣与好坏。只要我们注重培养、加强学习,努力实践,一定会由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转变为研究型、创新型、专家型的教师,实现质的飞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15ee7e9a1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