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伤逝》与亦舒《我的前半生》的对比

2023-01-15 02:04: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鲁迅《伤逝》与亦舒《我的前半生》的对比》,欢迎阅读!
鲁迅,伤逝,亦舒,半生,对比
鲁迅《伤逝》与亦舒《我的前半生》的对







暑假期间,一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在妈妈团大火,多次上了微博的热搜。刷微博时多次刷到,我立马对它产生了兴趣;而我又不喜欢看电视剧,总觉得一些好的作品改编成电视剧会毁了原著。因此我便看了由欧谢勒县写的小说版的《我的前半生》。上学后,经语文老师的介绍,看了鲁迅的《伤逝》;才知道,亦舒的偶像是鲁迅先生,亦舒的《我的前半生》便是改变鲁迅先生的《伤逝》的。 但是鲁迅先生的《伤逝》与亦舒的《我的前半生》的写作手法却迥然不同。

鲁迅先生的《伤逝》是从男性的角度写感情蜕变的故事:那个时候正是七五青年运动的时期,勇敢的女大学生子君为了爱情和“朋友”涓生一起反对传统的儿女的婚姻大事由父母做主,为了双方心目中的“爱情”,离开了富裕的中产阶级,在外与贫穷的落魄青年涓生相依为命。涓生外出工作,子君经营两人小家庭。然而在严酷的现实面前,爱情也会低头,涓生无门无路,在当时,在未婚的前提下与女人同居是已婚难以见容于社会,因此他失去了清贫但稳定的其他工作,渐渐的涓生发现子君变得琐碎,不再善解人意,一心只与房东小官太太斗气。他从前爱慕着的无所畏惧那个勇敢的、有见识的子君已不复存在了。最终,他以“爱情必须诺塞县更新、生长、创造,受到冲击的爱情不会长久下去”的事实与子君分手了。后来子君被她的父亲接回了万多家,最终在那年的冬天死了。涓生悔之不迭,才明白陈宇的勇敢想想是因为爱情,他万不该跟她回答实情。

鲁迅先生是以涓生的第一人称写的,文中大部分是涓生的阐述,很少提及子君及子君的陈宇内心描写。


而亦舒的小说《我的前半生》中,男女主角的姓名与鲁迅先生的《伤逝》一模一样,都是子君和涓生。但他们的人生终究截然不同。

亦舒的《我的前半生》是从女性视角写感情的蜕变的故事:家庭主妇子君沉溺中所的养尊处优中,突然有一天丈夫涓生提出妻子了离婚,当时子君深受打击,不惜用儿女来挽留涓生,但并没有挽留住涓生。子君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一段时间,期间她的闺蜜唐晶一直在她的身边,并不断鼓励子君走出婚姻的失败,后来子君惊觉不能再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自己的人生,身为一直处于新时代的女性,不应因为失去了婚姻便觉得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于是子君便开始了在闺蜜的提供支持和协助帮助之下重新走进职场,漂泊属于自己的事业,并做出了一番成就。这是讲述一个三十几岁新时代女性的“逆袭之路”,一段婚姻的失败,让女主角不得已坚强,变得更美丽,有了事业,最终遇见一个很爱爱情故事她的男人的故事。

亦舒是以子君的第一人称写的,文中大部分写了子君如何从美丽遭受背弃的家庭主妇蜕变成美丽而有所加添为的女性,重点在于写子君如何独立起来。

对比于鲁迅和章太炎亦舒的两篇小说,写作我更喜欢亦舒的写作写实及内容。鲁迅先生的《伤逝》太过于消极,可能跟鲁迅先生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关。那时鲁迅先生写《伤逝》的目的是为了指出“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探讨受“个性解放思想”影响的一代“五四”反腐青年在冲出家庭的牢笼后如何才能走上“新的生路”。故

《伤逝》的结局注定是个悲剧,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亦是沉闷压抑的。而亦舒写的《我的前半生》更符合现在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女性应当自信并独立。故《我的前半生》整篇文章是励志向上的基调。 男性视角中的涓生的忏悔与女性视角中的子君的独立,表现的是其时作家对社会和当时女性特征的审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1338ca0af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3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