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文言文《扫除天下》《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破瓮救友》解析

2022-08-22 18:00: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下文言文《扫除天下》《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破瓮救友》解析》,欢迎阅读!
扫除天下,小时了了,七下,文言文,未必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怎么能在意一间房子呢?(翻译)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陈蕃少年即胸怀“扫除天下”的大志,出语不凡,的确令人赞叹称奇。但他不居生活小节,不屑于做小事,却被后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对此,你如何看待?

原文后面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陈蕃欲天下的胸怀固然不错,但错的是他没有意识到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的,天下包含了扫一屋,而不扫一屋是断然不能实现扫天下的理想的。荀况《劝学篇》里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阐明了 天下扫一屋哲学关系,说明了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道理。所以,陈蕃应该从扫一屋做起,直至扫天下。

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③门者,皆俊才清称④及中表⑤亲戚乃通⑥。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⑦亲。既通⑧,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⑨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⑩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

注释;3.诣:前往,到。

4.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5.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6.乃通:才(予以)通报。

7.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 8.既通:通报之后。既,已经。 9.仆:我,谦称。

10.先君,死去的祖先。

11.仲尼:孔子,字为“仲尼” 12.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耳。

1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访您的祖先伯阳为师。先君,死去的祖先。师资,老师。当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说“有师资之尊”

14.奕(yì)世为通好: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往来。 15.莫:无

16.语:告诉他

17.小时了了(líng lì):小时聪明。了了:聪明,有智慧 18..踧踖(cùjí):非常局促不安。

道理: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就像方仲永那样;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

原文: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


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7岁的时候,就好像成年人一样稳重,听到别人讲述《左传》后,非常喜欢,放学后就自己讲给家里人听,对讲述人的理解非常透彻,从此后就很喜欢看书,至连饥渴寒暑都毫不在意.和一群儿童在庭院里面玩耍,一个小孩爬大缸子,失足掉进缸里积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司马光却拿起石头把缸子打碎,缸里的水流出来,小孩子得救了.

注释:3【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 4《左氏春秋》】又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撰的一部史书。 5【大指】大意,主要意思。指,通“旨” 6【自是】自此,从此。 7【释】放下 8【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9【弃去】逃走 10【迸】涌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0ab8a09647d27284b73514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