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学的学科性》,欢迎阅读!
曾奇奇 10123032
浅谈教育学的科学性
摘要:教育学的学科地位一直受到质疑,归根到底是教育学的科学性不受广泛认可,本文从教育学的科学性不受广泛认可的原因开始,然后用新的对科学的认识来研判教育学的科学性。
关键字:教育,教育学,科学,科学性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的描述,他说: “在大学里, 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 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 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 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 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 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 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这种令学习教育学的学生尴尬的局面正是由于教育学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不被广泛的认可造成的。很多普通人不认可教育学的科学性,甚至在研究教育学的专业人士中也存在着教育学是否是科学的争论。
人们普遍认为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经历了二三百年的发展,已日趋完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教育学一直过分依赖那些业已形成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至于形成教育学其他学科的理论来解释自己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甚至有人悲观的认为教育学已退化为其它学科研究教育的一块研究领域,从而模糊自己的专业性甚至丧失了自己的学科地位,也就是说教育学缺乏充分的理论基础,这也是人们质疑教育学科学性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来看,一部分学者对教育学的研究哲学思辨色彩太重,大多采用演绎推理的办法,主观性太强,一致沦落为研究者的自说自话,教育学成为一种价值判断的学说。还有一部分学者,又过多用实证研究,大量地进行教育实验,但过分地追求量化数据,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中有很多是不能被想在的技术手段所量化的,存在不稳定因素,所以过分的量化自然会使研究结果脱离实际。教育学的研究很容易走其中某一方面的极端,两个方面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都使教育学的科学性大打折扣,使教育学的科学性广受质疑。
既然要探讨教育的科学性,那就必须了解什么是科学,很多人质疑教育学的科学,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对科学的认识不足。 所谓科学, 只不过是人们通过对所面对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认识活动而形成的系统化知识体系, 不管运用何种认识方式,只要认识结果与认识对象相吻合, 这种知识体系就是科学, 这种认识结果就是科学的或具有科学性。我们需按照这个层面对科学的认识来研判教育学的科学性,才能真正认识教育学的科学性。
自有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人类社会常识及其丰富的教育实践,者都为教育学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对象,另外,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对教育规律的探索,
开端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苏格拉底时代,人们对教育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认识是及其丰富的,特别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教育的研究得以大发展,并形成了系统化的教育学知识体系。尽管教育学仍大量的采用其他学科的理论,但已逐渐吸收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那么教育学的认识结果能和认识对象吻合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唯一标准,如果通过教育实践来检验教育学的认识结果与认识对象的吻合性,会很准确,但会失去教育学的预测性和指导性。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实验法来验证。教育实验经以夸美纽斯的泛智学校教育实验为开端,已发展了近300年,为验证和发展教育学理论做了重大贡献。但教育存在大量的现行技术条件下不可的量化的因素,导致现行教育实验无法验证。这是教育学发展的问题,但不是教育学科学性的问题,那些现在不可量化的因素的存在,是因为教育学研究方法、技术的发展的滞后,在将来的技术手段下,不可进行教育实验的因素,必将越来越少。综上,教育学的科学性是存在的,但由于理论基础的发展不充分,其科学性是有待发展的。
参考文献:
张忠华:教育学学科科学性研究探索,【J】,《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第2期
柳士彬:对教育学科学性的反思与重构,【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9月第5期
杨汉麟:《外国教育实验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fca7428eb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