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

2022-12-26 05:50: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欢迎阅读!
川端康成,伊豆,舞女


试论川端康成的 《伊豆的舞女》



要:根据川端康成的亲身经历及感情变化,结合日本的传统审美意识,通过为控制不住自己

心中的冲动感情而懊恼,为伊豆的舞女在表演时可能遇到的危险和侮辱而担心。从相遇时的惊艳,相处过程中的慢慢了解,下棋时的天正可爱临别时的流泪, 演绎出一段唯美、纯美的爱情。展现出日本当时的女性之美和社会现实。

关键词:文学美、自然美、惆怅、女性美、纯美的爱情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伊豆的舞女》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写书的作品,有着淡淡的哀愁,故事中伊豆的青山秀水与少男少女间纯净的爱慕之情交织在一起,互相辉映,给了我一份清新之感,也净化了我的心灵,让我感受到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伊豆的舞女》以真挚的感情为题材寻求新角度来发掘旧题材,并达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川端康成以浓郁的诗意和优美动情的笔墨,描绘了纯美的感情.所以使作品弥漫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有较高的艺术性,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佳作。在这不作品中我充分体会到了川端康成的唯美主义,同时也了解到日本当时的一些社会状况。

本论



一、川端康成简历

作家,著名小说家。1899614日生于大阪,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4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川端康成的少年经历使他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文学的阴影很深的底色。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杂志。1924年毕业。同年和黄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手法纯熟,浑然天成。

青少年时期的不幸与创伤,一旦在心灵上生根,就会激发出人的非凡意志力和自创力。人是压抑的动物,有压抑就需要释放,人有自我解救的本能,释放压抑便是这种本能之一。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释放方式,艺术家们善于用“白日梦”的方式来解放自己,通过创作来宣泄情感。因此,痛苦对于艺术家来说,却并非完全不幸,因为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出自于巨大的痛苦。“千古绝调,必成于失意不可解之时。唯失意不可解,而发言乃绝千古。”(《清诗话?汉诗总说》)川端康成的青少年经历之幸酸苦涩,已使他有一种超越自卑自怜的上进心。促使他在人生之低谷中奋然前行。对文学的倾心,则成为他走出孤儿心态,走向成功的坚实后盾。

1




二、《伊豆的舞女》写作背景

《伊豆的舞女》是以作者19岁(1918年)之时的伊豆之旅为素材而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作品中的“我”既是高中时代的川端康成。所以说到作品背景首先要从作者的身世开始入手。川端康成出生于大阪,192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国文科。他的父亲是开业医生,在他两岁时去世。母亲也在他三岁时离开人世。作为孤儿,他随祖父母移居到三岛郡丰川村,唯一的姐姐寄养在伯母家。祖孙相依为命十年,16岁时祖父也去世了,遂被收养在丰里村伯父家。所以,川端康成从童年起,心灵上就带着沉重的“孤儿感”,加之,在东京大学读二年级时又失恋,更加重了他的“自卑感”和“孤儿心态”。从小体弱多病的川端常年幽闭家中,心理十分的敏感和寂寞,而父母双亡, 不幸的身世使他形成一种孤僻的“孤儿气质” 受恩惠者气质” 。这种性格以及它所带来的令人窒息的忧郁情绪,在东京的喧嚣对比下显得愈发明显,为了从这种压抑的情绪中逃脱,作者踏上了伊豆的旅程。作者在途中被一名十四岁的舞女的纯真和美丽相貌所牵动, 不由自主地随同舞女等一行巡回演出的艺人, 从修善寺经汤岛、汤野一直辗转到了伊豆本岛南端的下田港, 才怀着依依之情, 告别了舞女。



三、《伊豆的舞女》的主要内容

高中生川岛,性情孤僻,在去伊豆的旅行途中,遇到了以乡村巡迥演出为生的荣吉一家,他们心地善良,为人淳朴,主人公感受到认清的温暖。尤其是那个天真未凿的小舞女,朴真、憨厚而娇美,歌声婉转动听,舞步轻盈优美,对他更表示出一种温馨的情意,使他内心萌发了一缕缕真情。以至主人公“我”对他感到惊奇,并渐渐产生邪念,进而由迷惑她的肉体美,到感觉他的心灵美。几天后,川岛旅费尽,不得不和他们分别,临行前,舞女默默无言,心中话儿无法表达,船离开了岸,那俏丽的身姿渐渐远去,那他泪水也开始流淌。



四、《伊豆的舞女》的艺术特色

《伊豆的舞女》就像一篇优美的抒情诗,贯穿始终的是一种动人的感情,给人的是清纯的美感享受。川端对于作品的文学语言,要求极为严格。据说他写完一节之后,总要反复推敲琢磨,修改后往往删去大半。因此,他的文章虽然颇为接近口头语言,但读来丝毫没有啰嗦之感。用语简明,描写准确,这又同他对于自己所描写的对象观察细致,熟谙于心,有着重要的关系。尽管这部短篇小说既没有深邃的哲理,也不大考究情节和结构,社会视野更不能说宽广,但由于它描绘了真诚浓挚的爱情,且有较高的艺术,遂成为川端的成名作,永葆其艺术魅力。 总之,川端康成的作品同其笔下的人物——主要是年轻妇女——一样,具有很强的魅力,这又同他的唯美主义倾向和执着地追求所谓“日本的美”有着难以割裂的联系。川端康成在创作上强调主观感觉,致力于心理刻划,形式上同风行一时的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相对抗,内容上有把文学孤立于社会之外的倾向。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作品的基调始终处于一种淡淡的感伤美,飘渺的虚幻美之中。不论是对旅途景物的描写,还是主人公与舞女之间的感情描写,甚或是对生活美、人情美的描写,都处于这样一种经验之中。

我的收获

看川端康成的作品总有一种不安和淡淡的悲伤的感觉。从背景设置、自然描写、肖像刻画、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以及结局设定等方面都可看到《伊豆的舞女》的创作技法和一代文学巨匠的创作特色。川端康成的描写很生动,体现出自然与人物的统一,自然美与人情美得统一,景物描写极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f82de37b90d6c85ec3ac69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