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怎样教学古诗歌

2022-04-09 16:34:2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随笔:怎样教学古诗歌》,欢迎阅读!
诗歌,随笔,怎样,教学,教育
教育随笔:怎样教学古诗歌



教育随笔:怎样教学古诗歌

诗歌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唐诗宋词、元散曲是语言之瑰宝、文章之瑰宝、文学之瑰宝、文化之瑰宝,是闪烁在我国历史文明长河中的最耀眼的明珠。

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奇,有“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河滚滚来”的雄浑,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空阔,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明净,有“明月夜,短松冈”的凄凉,有“肠断白蘋洲”的悲伤,有“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思念,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有“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寂寞,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思,有“秦时明月汉时关”,有“将军白发征夫泪”,有“绿肥红瘦”,有“铁马冰河”„„ 说不尽千般景致,道不完万种风情。

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居然是一部诗集,看来人们的文学创作最早是从作诗开始的。后来一代代延续下来,到了唐宋时期达到了极盛。它把优美的音韵与神奇的意境高度完美的统一在一起,三言两语,几十个字就能创造出一种神奇的境界,让人读来如饮甘饴。所以它能传唱千年,被一代一代的人喜爱。

读诗使人灵秀,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诗书文自华。读诗对一个人的语言修养、文学修养、文化修养都有很大的益处。脑中储备的诗歌的多少也往往是一个语言修养、文学修养、文化修养高低的标志。

小学基础教育特别重视学生对古诗歌的诵读,一共选了115首古诗词要求学生背诵。中考中古诗词默写和诗歌赏析加起来的分值超过了10分,可见国家对古诗歌教学的重视。我们的教学也应重视古代诗歌,为了学生的前程,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那么怎样学习古诗词呢?

我以为初中之前的古诗歌学习应以诵读为主,能把诗歌背下来就行了,不必去刻意的追求诗意的理解。因为学生还没能力,还做不到对诗意的理解。但是这个阶段对学生机械记忆能力最好,一定要抓住这个记忆的黄金时期让学生多储备一些古诗词。不理解不怕,长大了,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随着理解能力的提高,他自然会理解。我的童年正处于文革时期,没书读,就整天拿着一本小册子《毛主席诗词》念,并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只是无端的觉得好,念着念着就记住了不少句子,诸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等等。可长大了以后,这些句子都理解了。可是现在理解能力强了,读唐读宋词,反而记不住了,或者当时记住了,过不了几天又忘了。所以中小学生要让他多背、多记。

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可以提高到大意的理解的层次,但句子的赏析就大可不必了。可是现在河北省的中考要考5分以上的诗歌赏析。对于这个问题,我曾和命题专家争论过,就初中生的水平能赏析了诗歌吗,他们无非是去死记老师的分析结果,这有什么用呢?专家说,这是为了和高中教学接轨。没办法,惹不起人家,就只好教诗歌赏析,除了让学生抄答案,还总结出一些方法来让学生去套用,真是可笑之极,这么好的东西,楞是被我们的教学给糟蹋了,诗歌应该去吟哦、涵泳、体悟,怎么能去套公式呢?

我以为诗歌应该这样教。

第一,抓三点——语言,形象,感情。

语言,除了理解大意之外,还应注意形式方面的东西,如押韵和节奏。诗歌作为一文学形式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感情的,所以诗歌描绘了什么形象当是我们教学的重点。诗歌的抒情色彩很浓,所以通过形象去把握感情就显得尤为重要。至于背景和作者讲不讲,一般应视对内容的理解而定。如果不影响对感情的理解就不必去介绍背景,但因为诗歌的语言过于简练,不结合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就很难理解诗歌的内容,所以,作者和背景还是要介绍的。

第二,走两步——大意的疏通和写法感情的品析。

大意的疏通不仅是指词语的大意,诗句的大意,也包括句间意义的联系,从整体上去把握诗歌的大意。如“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你就得能让学生说出“不应该有遗憾,为什么月亮总是在亲人分别的时候才圆呢?”有的诗歌明白如话,不必费劲,有的就很麻烦。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意思就不好理解,需要在疏通大意上下工夫(参看我的博文《明月几时有赏析》。光说出诗句的大意还不够,还要能体悟诗歌描绘的形象,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绘的形象,把生动的句子化为形象的画面,还要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把诗歌描绘的形象说出来。只有这样才算理解了诗歌的大意。赏析内容就是写法和感情方面的体悟了。

第三,赏析句子抓六点

1,看表达方式,诗歌的表达方式一般有描写和议论抒情,对描写句应侧重它描绘了什么形象,对议论抒情句应侧重它表现的道理和感情。但诗歌中的道理往往也借助描写来表现,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是以形象出现的。不用“史册”而用“汗青,”,因为史册既不押韵,也不形象。

2,看修辞,看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描绘了什么形象。


4,表达了什么感情。

5,抓关键词。如“雪上空留马行处”,抓住这个“空”字,这里包含了诗人的复杂感情,有友人离去之后,心里那种空落落的感觉,有对友人的留恋,有自己的孤独,你今天走了,我什么时候能走呢?如“风掣红旗冻不翻”要抓住“冻不翻”旗面不在飘扬,冻成了硬板,低垂着,表达得是诗人心情的沉重。可用换词法来品析词语,如“阴阳割昏晓”的“割”能不能换成换成“分”或“隔”呢,显然不如原字好,原句写出了泰山峰如利刀,齐刷刷的把阴面和阳面劈成了白天和黑夜两个世界。

6联系上下文准确把握诗句表达的感情。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人说这里包含了温暖和喜悦的感情。显然不对,这样理解和上下文不符,和全诗的感情基调不符。前文狂风大作,大雪纷飞,下文愁云惨淡,这里怎么会温暖和喜悦呢?它表现的是雪压枝头的沉重感。

总之,我觉得诗歌教学抓住诵读和大意的理解就够了,不必非要让学生把对句子的品析结果写出来。他能理解,能运用,但不一定能表达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f410b24910ef12d2bf9e79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