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锄》,欢迎阅读!
锄 一
一个地道的农家里必有一把地道的锄。
小时候,我的家里就有一把这样的锄,可分为锄头和锄柄两部分,锄头为铁质,前端是倒梯形的铲,后连弯曲成四十五度似鹤颈样短柄,上有用于连接柄的“D”形借口;锄柄为木质,长两米左右,由于经常使用,锄刃皓白锃亮,木柄圆滑油光。 锄的作用有很多,不仅可以除草、作垄、耕垦、盖土,还可以中耕、碎土、挖穴、收获„„有人称之为“万用农具”,一点也不为过,南方北方、水田旱地皆可使用。
其使用方法,在六七十年代广为传唱的豫剧《朝阳沟》栓宝教银环锄地的唱段里有较为细致生动的描述,堪称经典。我在小时候也看过:“前呀前腿弓,后呀后腿蹬„„”。
家里的农具除了锄,自然还有很多,像犁、耙、镰、木扬掀„„而我为什么惟独对锄情有独钟,印象深刻,绝不是因为我经常使用锄,日久生情的缘故,托九年义务教育的福,虽然那时的义务教育是收费的,但却很好地把我庇护了起来,使我自小就很少参加农业劳作,因而锄我几乎从未使用过的。
静下心来,跟我一起体会你会发现,锄有意无意地装饰着中国文化,有心无心地创造着中华文明„„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情感,可能也包括你。 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一首唐诗。有人说是李绅的作品,有人说是聂夷中写的;诗名《锄禾》,有道《悯农》。且不管作者是谁,也不管诗名为何,该诗通过对农夫用锄锄禾这件事的描写,既表达了中国传统文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情怀,又表现了中华民族尊重劳动,提倡节俭的美德,可以说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其中就包括我。与之相应的诗句我们还能想到杜甫的《兵车行》“纵有健妇把犁锄,禾生陇亩无东西“。
当然以上诗句也表明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疾苦,我们油然而然地会对锄产生艰辛酸楚的感觉,可是,锄从创造之日起,并不是让人们更加劳苦的,祖先从造字上便给予了我们很好的说明。锄,金形助音,很好的表明锄是在帮助人们,帮助人们收获更多的粮食、幸福和快乐的。从而晋•陶渊明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句,描写了优美闲暇适宜的田园风光,让人无限向往、无限痴迷„„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明 •唐寅《桃花庵》。 三
锄亦有情,《汉乐府•罗敷》有“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句;《红楼梦•葬花诗》有“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血见痕”句。 锄亦有义,提起锄字,我们自然都会想到锄(除)暴安良、锄强扶弱等成语。想到在历代反抗侵略、反抗暴政的斗争中,勇士们手中挥舞的锄。 锄亦有道,“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梁•傅翕大士。 „„ 四
相传,锄是由神农氏发明创造的。
《周易•系辞下第八》有“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
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诣益”的记载;清代马骕撰《绎史引》卷四引《周书》有“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斧斤,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百草藏实”的记载。同时民间还有一个关于神农氏铲草兴锄的传说。 据说神农氏时种庄稼,人们用石片在地里敲着走着喊着:“草死!苗长!”草便死去,苗就长得很旺盛。后来,人们变懒了,天热时,用绳子把石片吊在树上,人们坐在树下敲着喊着:“草死!苗长!”,可草不死了,于是田地渐渐荒芜。没办法,人们就拿铲子铲草,太阳却把田地晒干结了,铲草很费力气,有的劲儿使猛了,铲子竟然弯曲了。后来,人们就用弯曲的铲子来扒地,却发现铲子省力得劲,从此,就一直这样用,锄也就诞生了。
故事显然是后人杜撰的,因为神农氏时为石器时代,铲子肯定是石头做的,是不可能铲弯的,所以用现代思维来看,故事是荒诞的、不经的,但故事本身却不影响锄在神农氏时出现的事实。
神农即炎帝,《史记•补三皇本纪》“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人身牛首”,是华夏文明始祖“三皇”之一,我们试着还原一下她发明锄的情景。
从神农氏之前的伏羲氏时一直到神农氏时,很长的一段时间,人们一直过着采集、渔猎、居无定所的游荡生活(所以,中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神农的足迹),这种生活是很没有保障的,且充满危险的,作为部族首领的神农很揪心。突然有一天,神农发现了一些可经常食用的植物的成长规律和种植方法,便假托天神之名说:“上天送来了粟,天神说种在某山某水旁边,某月某日就会有更多的粟„„”并教人们使用自己发明的工具:耒、耜、耨,当然还有锄。从此,锄和耒耜耨等农具一起,把中国的游猎采集文明和农耕文明分割开来,大大提升了生产力,使人们真正有了改造自然、改变命运的能力。男人的作用也凸显出来,渐渐地中国原始母系社会终结,渐渐地中国进入原始父系社会皇帝时代。 史载:
西周时,青铜铸造的锄出现; 西汉时,铁锄应用于生产劳作; „„ 五
前文中我有“想到在历代反抗侵略、反抗暴政的斗争中,勇士们手中挥舞的锄”句,你可能认为比较扯淡,更扯淡的我还没说-----锄是中国冷兵器的鼻祖。
戈,是先秦以前的常用兵器,其奇特的构造总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人们最初使用的兵器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有人推测可能由古代农具石镰演化而来,而我觉得由古代农具石锄演化而来更为贴切。
首先从攻击方法来看,戈的一个最常用的格斗手段为啄,镰是不具备的,只有锄具备; 再从外形和长短上来看,戈与锄也最为神似; 我们再从场景中想象一下:
神农氏时,神农氏部族开始过定居安稳的农耕生活,食物来源和生活质量肯定比到处采集、渔猎好很多。而一些还在过采集渔猎漂泊日子的部族便开始眼红了,特别是在青黄不接、天灾不断的季节,由于渔猎不到,也采集不到食物,饥饿迫使他们冒险闯入神农氏部族------战争开始了!据史可考,发生在中国境内最早的战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战国策》有神农攻打补遂的记载,我想这是一场,神农氏部族反击成功,并乘胜追击,直捣黄龙的战争。 在战斗发生的时候,神农氏部族的人们最先拿起的抗击武器,应该是经常使用的朝夕相处的锄,而不会是收获时才使用的石镰!
随着战争的历练,这时有可能人们结合了镰的特性,锄渐渐演变为攻击性更强的武器——戈。在后来,戈又演变为戟、殳、矛„„尽管如此,在历代战争中,特别是农民起义中,
人们手中的武器依然有锄的标准身影。 锄是中国冷兵器的鼻祖——扯淡否?!
锄不仅是先民农业劳作的工具,还充当着先民保家卫国、反抗压迫的武器! 锄一直推动中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六
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直到了锄诞生五千多年后的一天,当中国大地的农业耕种基本实现了工业化,除草也用上了除草剂时,锄的历史使命仿佛宣告完成。
如果说工业社会是人们的最终归宿,那么锄就是一位,默默地、无怨无悔地、无欲无求地陪着人们走来的最忠实的朋友和伴侣,正如他默默地来,此刻,他正默默地消失在人们最容易遗忘的角落„„
现在我每每回家,已经很难看到“锄禾日当午”的画面,也很难体会到“带月荷锄归”的意境。我家的那把锄也由于经常不用,早已生锈、斑驳。
现代社会,是一个被很多人礼赞的新社会,但无可否认地同样也会有很多人跟陶渊明一样,在无数个时候,会很茫然、很忧愤、很绝望„„
这个时候,你是否会跟我一样,思恋那优美闲暇适宜的田园风光;思恋那把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eec699ead02de80d5d84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