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反思随笔——《倍的认识》

2023-01-20 15:33:2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随笔——《倍的认识》》,欢迎阅读!
数学教学,反思,随笔,认识,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随笔——《倍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

“倍”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倍的认识》前,我仔细翻阅了教材和教参,对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从自我出发,看看这节课应怎样设计。起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按照教参的设计进行教学但我总有个疑问,“倍”的概念应怎样提出呢?学生怎样才能很好的理解“倍”呢?

“倍”的实质是两个数量在相互比较,即一个量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量就是它的几倍。两个数量的比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较它们的差,另一种是比较它们倍比关系即比率关系。而“倍”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理解两个量的“倍比”关系。在这种比较关系中最难理解的是比较的标准,即“标准量”。理解清楚“标准量”对单元的后续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引导学生认清“标准量”。标准量其实就是单位“1。高年级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找错单位“1。只源于在低年级学习中,没有建立“标准量”的概念。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教师注重让学生圈一圈,填一填。许多学生照猫画虎,圈了几个圈,就填几倍。并未真正的理解“1倍数”。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是这样一步一步实施学生理解“标准量”的。

1 在课的开始,我进行了比个子的谈话。讲台上有从高到低甲乙丙三同学,教师问:乙的个子与甲比怎样呢?(矮)乙的个子与丙比又怎样呢?(高)同样是乙,为什么比较的结果会有高和低不同的答案呢?让学生感受到比较的标准不同。比较的结果就不同。 2 1的情境图,: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32根,我们说,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我认为这样描述比较晦涩不利于“1倍数”的认识。因此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引导的:把胡萝卜看做一份,红萝卜有这样的3份,我们就说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 在整个教学中,我一直强调用左边这种完整的语言描述“倍”。这种描述的目的就是强调学生关注其中一个量看做一份,也就是“1倍数”的标准量。

2. 在比较量与标准量的不断变化中认识“倍”的含义。 1)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变化。



第一环节教学中,先让学生认识3倍。然后依次去掉2根萝卜,再认识2倍和1倍。然后,教师问:通过认识1倍,2倍,3倍,你对倍有什么发现?使学生初步感知,红萝卜的数量中有几个1份就是几倍。

标准量和比较量同时变化,倍比的结果不变。 胡萝卜 3

红萝卜 3 3 3

教师问:红萝卜和胡萝卜的数量各不相同,为什么答案都是3倍呢?让学生感知到:只要红萝卜的数量里有3份胡萝卜的数量就是它的3倍。这样进一步感知“倍比”的实质:一个量里含有几个另一个量就是它的几倍。 标准量变化,比较量不变。 胡萝卜 ?根 白萝卜 6

白萝卜是胡萝卜的( )倍? 这是一道开放题,胡萝卜的根数发生变化,倍比的结果也会发生变化。这道题会有4个答案。教师问:为什么白萝卜的根数6根不变,结果会出现1倍、2倍、3倍、64个结果呢?


进一步让学生感知“倍比”的实质:两个量进行比较,其中一个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比较结果的变化。

3. 注重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本质。 倍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按照实物图——色条图——线段图的层次不断递进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这一系列的设计环节中,数量关系一直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图形的形状。这样设计,一方面注重所比较事物的直观化。例如,每三根为一组把萝卜圈出来,直观形象地展示出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例如,上图中,把萝卜图抽象色条图、线段图。在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数量关系的同时,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培养学生借助图形去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认识“倍”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帮助学生逐渐抽象,最后领悟本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直观理解,又要注重比较,借助比较认识倍的本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ee0a28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