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学设计《伯牙绝弦》》,欢迎阅读!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来宾市武宣县二塘镇平田小学 吴军华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让学生参考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俞伯牙和钟子期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知音难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
1.同学们,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它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你们想了解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抽一个学生读。
3.出示课文,老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停顿。 4.学生齐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 三、 理解句子意思。
出示要求:根据注释、工具书或小组交流的方式,理解词句意思。 1.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2.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1).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抽学生先说句子的意思。再说“善”的意思。 (2)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a. 抽学生先说句子的意思,再说“曰”“善哉”“ 善” “若”的意思,。 b.找出课文中有几个“善”字,理解“善”的不同意思。 (3)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抽学生说句子的意思。
(4)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抽学生先说“乃”“复”的意思,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四、熟记句子及意思。
1.学生同桌合作,一人读句子,一人读或背句子意思。 2.老师抽查学生学习情况。 五、总结板书
伯牙 善鼓 所念
子期 善听 必得之 六、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 七、学生质疑,同桌交流。
1.(1).为什么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 (2).伯牙为什么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2.学生汇报第一个问题,老师引导。
过渡: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叫——知音。板书:知音。 伯牙心里想什么,子期必得之而赞之,他们互相理解,互相欣赏,多么纯真的友情,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3.伯牙心里只想到高山、流水吗?他还想什么? (1)学生自由发言。
(2)问:伯牙志在高山,子期怎么赞叹?志在流水,子期又怎么赞叹。?
出示幻灯片:徐徐清风 潇潇春雨 袅袅炊烟 皎皎明月 (3) 师问:伯牙志在清风,子期怎么赞叹? (4)引导学生用排比句说话。
男生说:志在清风 女生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志在春雨。 善哉,潇潇兮若春雨。 志在炊烟。 善哉,袅袅兮若炊烟。 志在明月。 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过渡: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所以,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什么?(知音)用“高山流水”来比喻什么?(知音)伯牙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子期只是一个砍柴的山野村夫,为什么伯牙只把子期当做知音呢?所以说,知音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4.同学们,请你想象一下,他俩在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日子里,过得怎样?
5.可惜呀,伯牙得了重病去世了。
出示句子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a.失去知音,无人理解,无人倾诉的日子,伯牙心情是怎样的? b.学生汇报第二个问题:他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c.同学们,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来读这句话呢? d.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6. 同学们,面对伯牙的痛苦,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它写下来。 八、同学们,这个故事太动人了,能把它背下来吗? 1.学生同桌互背。
2.齐背、小组背、抽学生背。
九、总结全文。学了这篇文言文,你体会到什么?
十、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写成了一首曲子,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
1.播放”高山流水”。学生欣赏。
2. 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再齐读课文。 十一、布置作业
1.把课文背下来。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朋友听。
板书: 25 伯牙绝弦
伯牙 善鼓 所念
知音{
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e695ff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