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周易”英译名之我见》,欢迎阅读!
1998'中国“华夏文化国际研讨会暨国际易学联会 中国代表第一届代表大会”参研论文
“周易”英译名之我见
──中国代表 周冠存(乐基)
“周易”之英译名,我想应译为“Zhou Yi”。其理由有二:
一是这样译方能涵盖古今中外易研大家们对“周易”名释诸义; 二是这样译方有《周易》发源国之国格尊严。
我们知道:《周易》释名繁多。大体可有如下若干主要释法:
“周易”中之“周”,一释为“周代(Zhou Dynasty)”;一释为“周普(the Universe)”(出:东汉·郑玄《易赞》《易论》、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南宋·朱熹《周易本义》); “周易”中之“易”说法更多,张其成主编的《易经应用大百科》举列十三种。其主要有三:
一是“易含三义”说。“易简(easy)一也,变易(changing)二也,不易(unchanging)三也”。(《易纬.乾凿度》、郑玄《易赞》);
一是“易为日月”说。“易名有四义,本日月相衔(《易纬·乾坤凿度说》)”易者,日(the Sun)月(the moon)也。”(郑玄《易论》)
一是“本义为蜥蜴(a lizard),引申为变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易,蜥易(蜴)、螟蜓、守宫也。象形”。易为蜴之本字。 类此尚有诸多歧义。
怎样翻译能概而括之呢?不可能!再说诸释义是否均能被认可还是一个未知数。
首部《周易》英译本译者系英国圣公会传教士麦格基 Canon Mc-Clatchie(1813-1885),1876年在伦敦出版。其译名为“A Translation of the Confucian with Notes and Appendix"( 《易经》之译──附注解与附录》)。因其译文随意性较大。 之后伦敦大学教授拉古贝里(Albent Elienne Jean Terrien de Lacouperie 1845-1894) 于 1882-1883以题名为《中国最古老的一部书-〈易经〉(The Oldest Bookof the Chinese ─- the Yi King and it's Authors)》先后在《皇家亚洲学会学报》发表,十年后在伦敦汇编成书出版。( 其研易目的在于为其中国文明源于西方这一理论寻找依括)。
首部权威性的《周易》英译本,该推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里雅各(James Legge 1815-1897)译本,译名为“the Book of Changes"。
辛亥革命后,西方认为,研易权威首推”卫礼贤“(Richard Wilhelm 1873-1930)、“卫德明”(Hellmut Wilhelm Jumior)父子。且认为卫氏父子德译本最为准确无误。故本世纪四十年代,由美国博林金基金会组织人员,让德译英专家贝恩斯(Cary G.Baynes)担任翻译, 将其译为英语。西方通称卫/贝译本。其书名为“The I Ching or Book of Changes.” 综上所述, 从《周易》首部英译本之名中将“易经之译 ”译为"A TransLation of Confucian”直译为“孔子尊崇者的翻译”; 首部权威英译本“the Book of Changes”意译为“变化的书”;西方认为最为准确无误的卫/贝译本“the I Ching or Book of Changes”意为“易经或叫变化的书”......均无一能涵盖《周易》诸释含义。
倒是1885年法国安南学家霍道生以译名为:“Zhou Yi :Le Yi-King ou Livre des
1
Changements de la Dynastie de Zhu Traduitpour la Premiere Fois en Francais avec les Commentaires Tranditionnels Complete de Cheng Zi et de Zhousi et desExtraits des principaux Commentateurs on the Annales du Musee Guimet”意为《<周易>──周代变化的书──易经首次法译本-附程子和朱熹的全部传统的注疏及主要注释家的注释摘要》)出版问世。我认为霍氏此音译“Zhou Yi”最能涵盖诸义。
至于上面所译“the I Ching ”也行“the Yi-King”也罢均音译《易经》。
首部权威英译本之名“the Book of Chonges ”演绎至今均被视为至宝而引而用之于当代好多“周易研究”组织之衔头之中。我以为它翻译出了《周易》之主要内蕴,但又似因“仅是主要内蕴”而有所欠缺,不能概而括之。一如1985年上半年由美国北京书屋华裔学者郑诚章先生率先提出的,对“气功”英译名的讨论,后改原名“Breath Exercise”为“Qi Gong”一样。由于上诸译名对《周易》诸释义不能涵盖, 是否得改一改?使之间或避免诸它译法失之偏颇,间或补裨诸多释义或妄诞或片面。这是今次提供大会对《周易》英译名改为"Zhou Yi" 研讨的理由之一。
再者,随着东西文明的大融合不断纵深发展,华夏文化在国际上之研究愈来愈全愈深,对于尊重其发源国之国格尊严,尤其是它文化无法替代的特点和习惯,也是为所有学者所不能忽视的另一因素。
笔者认为,一如华人翻译“Do not let the cat out of bag”一样,应译为“不能泄密”而不能直译“别让猫从口袋里钻出来”。只有尊重其使用语言国家文化习惯,方能学得地道,用得自如。
中国历来是联合国会员国,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汉语系作为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之一。自1980年1月1日起,凡我国所有专名含地名、人名、书刊名等均可用汉语拼音直译。如“北京”可译为“ Beijing”不再是“Peking”了„„,这是世界人民对我国主权及华夏文化的一种尊重。古语云:“学道穷理,名正耳顺。”国际易研同仁对华夏文化的尊重,必能学得地道,探索其底蕴,并以此拓展生存空间与实践空间,也必然更有成效。
于是我认为:
应将《周易》译成“Zhou Yi ”(同理可推,《易经》应译为“Yi Jing”)。《周易》现今已经成为人类科学的结晶,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正因如此,我们对其译名的涵盖及其溯源似更应认真统一。以免失之偏颇,又有共循之称。区区拙见,妥否,请诸位同仁老师共研。
=============================================================================== 作者简介:
周乐基,习易用名周冠存。中学英语教师,大学本科文化。业余爱好:气功修持、周易研习。曾被评为“易学研究员”,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副高级周易研究师,新加坡易经研究会授“易坛精英”称号,1997年被吸收为国际易学联会会员。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e02df34b90d6c85ec3ac6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