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归园田居》,欢迎阅读!
归园田居(其一)
[写作背景]
《归园田居》五首的写作年代,过去多有分歧,近年来研究者始趋一致,确定在东晋安帝义熙二年(406)。其主要根据是:陶渊明 于上一年,即义熙元年(405)的冬11月辞去彭择县令,并作<归去来兮辞),表明了归隐园田的意向;而《归园田居》组诗所描写的景 物,均非冬季所见,故作于弃官归里以后的次年无疑。
陶渊明白因贫出仕江州祭酒起,十多年中时官时隐。最后一 次出仕任彭泽县令仅八十几天,即辞官归隐,彻底告别仕途,直至 逝世。关于这次归隐的具体原因,萧统《陶渊明传》载:在其任彭泽期间,“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其 实,陶渊明辞官决非出于一时意气,而自有其必然性,根本原因在他“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归去来兮辞·序》)《归 园田居》正是在这样一种人生转折关头和心理背景下写成的。
[层次结构]
围绕“归园Et"这一中心线索,这首诗的诗意可分为三层:
开首至“池鱼思故渊”六句为第一层,追述“归园Et"之事实。诗人从自诉平生秉性起笔,交代仕宦经历,并以羁鸟恋林、池鱼思 渊比况,形象地表明归隐志向。 I
“开荒南野际”至“虚室有余闲”十句为第二层,描绘“归园田”后所闻见之景象。“开荒南.野际”二句回应上一层归隐事实,并总 摄以下十句写景。“方宅十余亩‟‟四句,写家居周围景象,属近景;“暧暧远人村‟‟四句,写家居以外景象,属远景;“户庭无尘杂”二句,复由室外转写室内光景。其中“虚室‟‟二字,一语双关:既指其居室虚空,足供优游;又用《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一语,以比喻内女的洞明清净,引渡出下一层的直抒胸怀。
“久在樊笼里‟‟二句为第三层,抒写“归园田”的心情,点明全篇题旨。“返自然‟‟云云,又与开首之“性本爱丘山”遥相呼应,全诗层次井然,而又显得圆融和谐,浑然一体。
[内容评述]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这是一个军阀连年征战,农民起义不断的动乱时代,又是一个官场污浊险恶,社会风气败坏的苎暗时代。一些心怀匡时济世志向的正直知识分子,不满现实又欲洁身自好,便纷纷遁迹山林岩穴,隐逸成为一时之风。陶渊明对这个时代有清醒的认识:“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间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感土不遇赋·序》) 在这样一个“真‟‟与“伪‟‟尖锐冲突的时代,陶渊明追求的是“真”。朱熹评价陶渊明其人:“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所高于晋宋人物。,‟(《朱子语类》)诚为知人之论。
《归画田居》作于陶渊明一生中由仕转隐的关键时刻,是一篇与仕途诀别的宣言。“真”与“伪”的对立,就是诗人爱好自然严产性、坚持独立人格的志向,与污秽的世俗社会、黑暗的官场严产-的对立。陶渊明通过这首诗,表明自己终于从仕隐矛盾中解脱出来,不媚俗,不屈己,不为物所役,诀别仕途,毅然归隐。所以全诗显现出陶然于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意趣,洋溢着安顿生命、返归自苎的喜悦和满足,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诗人对俗世官场的憎恶和否定。这就是诗的主旨所在。
围绕这一题旨,全诗内容贯串着入俗之苦与归隐之乐的对比,以前者来反衬后者,突出后者。其中,“适俗韵”与“爱丘山”,是两种人格性情的对比;“落尘网”与“归园田”,是两种人生道路的对比;“樊笼”与“自然”,是两种价值理想的对比。通过对比,诗人的人生取舍更加鲜明,感情倾向更加强烈。
1
[艺术特色]
一、物我交融的意境
这首诗除开头六句与结尾两句外,主要是景物描写,构成了物我交融的意境。
首先,诗中的景物描写颇有层次感。诗人按照视线的逐渐转移,多层次、多角度地层现了农村田园风光和家居生活环境。先由近及远:“方宅十余亩”四句写近景,即家居周围的环境;“暖暧远人村”四句写远景,即农村的田园风光。再由远到近,由室外的风光转向居室之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其次,诗中的景物描写着重展现了静态美。—诗人有意摄取农村中富于清新生活气息的平常景物人诗,加以组合,不以奇丽取胜,着力展现景物的静态之美,让它们在安定静谧的氛围情调这一共同特征上,构成和谐完整的诗歌意境。如:“十余亩”与“八九间”的数量词对举,“荫”与“罗”的静态动词运用,“暧暖”与“依依”的叠词呼应,无不在传达农村风光特有的美感;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二句,写听觉感受,属于动态的表现,但这里显然是以动写静,更显出田园的宁和气氛。
复次,诗中所写的平淡景物,与诗人恬然的心境正相适应。以常景写真情,情景相互生发,真正做到了物我交融。陶渊明写田园光景,本不是为了歌咏田园,即客观地再现农村景物自身的美,而是为了表现其闲适的意趣,表现其安顿生命、返归自然的喜悦和满足;因此,田园平淡的景物与诗人恬然的心境两者是那么契合,那么浑然一体,这与其说是描绘自然景物,倒不如说是诗人旷逸冲淡的胸襟在自然中得到印证。
二、自然中见工致的语言
这首诗的语言以质朴自然为特色,如随意而发、出口而成,全无雕琢刻划,但读来颇觉质而实腴、淡而有味,极炼而似不炼,自然中见出工致。这主要体现在:第一,诗人不追求描写景物的外在形.貌,着重摄取描写对象的精神气韵,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田园风光的清新气息和静态之美;不敷浓重色彩,对景物只用轻淡之笔稍加点染,也与其重在传神的写法相衬,显得本色自然。第二,诗中多用对偶句,如“方宅十余亩”对“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对“桃李 罗堂前”,“暖暖远人村”对“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对“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对“虚室有余闲”,对得十分整练工致,而且不露雕琢痕迹,读来似行云流水。值得一提的是,“狗吠深巷中”二句原出汉乐府诗<鸡鸣),作“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宫中”,诗人信手拈来,将两句前后倒置,以求协韵;再将“深宫”易一字为“深巷”,以求与田园村野光景协调。第三,在“远人村”和“墟里烟”前面冠以“嗳暧”、“依依”这两个叠词,用以描摹远村、墟烟那种迷离依稀的状态,颇见造语之工。
[参考资料]
东坡尝云:渊明诗初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宋·惠洪《冷斋夜话》)
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本以言郊居闲适之趣,非以咏园田。而后人田园之句,虽极其工巧,终莫能及。(宋·张戒《岁寒堂诗话》)
沃仪仲曰:有适俗之韵则拙不肯守,不肯守拙便机巧百端,安得复返自然?(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引》) 园田诸首,最有次第。其一为初回,地几亩,屋几间,树几株,花几种,远村近烟何色,鸡鸣狗吠何处,琐屑详数,语俗而意愈雅。恰见去忙就闲,一一欣快;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同上) 陶彭泽未尝较声律,雕文句,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何则?其本色高。(明·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
暧暧,依依,景色生动。(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三)
此诗纵横浩荡,汪茫溢满,而元气磅礴。大舍细人,精气人而粗秽除。奄有汉魏;包孕众胜,后来惟杜公有之。韩公较之,犹觉圭角镜露,其余不足论也。(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四) 尸返自然”三字,道尽归田之乐,可知尘网牵率,事事俱违本性矣。(清·查初白著、张载华辑<初白庵诗评)卷上)
从出世后归田,与烟霞泉石人不同。譬如潜渊脱纲,无二鱼也,其游泳闲促,自露惊喜。元亮以
2
居官为樊笼,不知八十余日作何等烦恼,无论三十年间矣。(清·蒋熏《陶渊明诗集》评语,卷二) 高尚之士,强人尘网,得复遂初,心乐难比拟。靖节八十„8彭泽,想同羁鸟池鱼也。(清·张潮等《曹陶谢三家诗》陶集卷二)
译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dad77c289eb172ded63b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