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欢迎阅读!
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网师夜花园表演多年来,有一出节目一直历演不衰,深受观众们喜爱。每晚演出时,都是园内欢笑掌声最多的一处,这出节目便是——昆剧《十五贯·访鼠测字》。
《十五贯》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戏?说起《十五贯》那便有很多故事可以讲了……
故事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那个“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大事件说起,当年,正是因为这出戏的成功意外地成就了昆曲的复苏,堪称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领域具有轰动效应的一件大事。 濒临绝种
曾雄踞于百戏之祖的昆曲,在解放前夕却几乎奄奄一息,昆曲艺人转业改行,有些演员到只能在苏州、杭州一带的乡镇像乞讨一样的卖艺为生,只求生存。像非常著名的昆曲传习所,里面那些传字辈的艺人中,比如王传凇、周传瑛都进了一个民营剧团,叫“国风剧团”。 逆境求生
1955年国风剧团为求生存,将《十五贯》改编剧本于杭州、上海演出。据“世字辈”老艺术家张世铮回忆,《十五贯》初进上海,是在永安公司6楼的小剧场驻场演出,剧场很简陋,大家还得自己打扫舞台,最初1000座的剧场只卖出了40张票,全凭看戏的人口耳相传,没过几天时间,这出好戏就开始迸发出它的号召力,田汉、梅兰芳、欧阳予倩、韩世昌等艺术家都来看戏,梅兰芳先生还每场买十几张票送给亲友。 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1956年的春天,《十五贯》在北京公演大获成功,其传递的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引起广泛反响,出现了“满城争说《十五贯》”的盛况。1956年4月1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的怀仁堂观看了《十五贯》,根据在场的人回忆, 看完以后,毛主席站了起来双手举过头鼓掌,4月25日这出戏在国务院直属礼堂上演的时候,毛泽东主席又去看了一次。 一周后,毛泽东就作出了非常著名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当时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传达“双百”方针的时候,举《十五贯》作为文艺推陈出新的成功例子,可以说,《十五贯》搅动了1956年春天的北京城。5月18号,《人民日报》专门发表了一个社论,这个社论的题目就叫“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说起”。 故事内容
《十五贯》最初的故事形态相当复杂、头绪众多,随着时代的演进,故事在不断推陈出新,浓缩为今天的八场。剧名“十五贯”即剧中被盗的十五贯铜钱,戏曲大家李渔曾提出过戏曲创作要做到“减头绪、立主脑、脱窠臼、贵浅显”,强调要集中,《十五贯》在颇具悬念,一路破案的过程当中,更是突出了一系列个性十分鲜明的古代官员形象。
而对于许多戏曲观众来说,最有意思的一折就是著名的“访鼠测字”。网师夜花园也选择了这一折进行表演,情节讲述:聪明机智的苏州知府况钟假扮“观枚测字”的算命先生,到高桥暗访尤二命案隐情,在城隍庙巧遇真凶赌棍娄阿鼠,娄阿鼠正内心惶惶不安,况钟遂巧言探询,与老奸巨猾的娄阿鼠经历一翻周旋,斗智斗勇,使娄阿鼠吐出真相,现出原形。
由两位演员苏逸伦和张轮流扮演。这两个小演员是一个学校的,举手投足都很沉稳,书卷气十足。娄阿鼠由老艺术家朱丽明饰演,他的娄阿鼠表演非常精彩,生动地刻画了娄阿鼠的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daae33708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