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古运河街区历史文化与建筑形态布局

2023-02-02 04:02: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无锡古运河街区历史文化与建筑形态布局》,欢迎阅读!
无锡,运河,街区,历史文化,形态


无锡古运河街区历史文化建筑形态布局

【摘要】:通过对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的探讨,着重研究无锡包括清名桥在内的著名人文历史景观水弄堂试图从人文工商发展史两条历史发展脉络分析古运河街区的历史和开发价值。并对民居和工商建筑和环境进行分类阐述。



【关键词】:无锡;传统街区;水弄堂; 民居

2003年夏天,北京10位画家与摄影家组织了一次京杭大运河的全面采风和调查结果发现这条曾经闻名世界的中国历史长廊已经名存实亡,而至今唯一还留存历史风貌的,就是无锡跨塘桥到清名桥这900米的一段。这段仅存的最原汁原味的水弄堂,依旧还是粉墙黛瓦民居夹峙,具有独特的江南水乡特色。但水弄堂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无锡市南长街古运河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古运河的精华地段:京杭运河无锡城区段全长6.6公里,是199512江苏省政府公布的无锡市历史文化保护区。据史料记载,3000年前,泰伯自中原南奔蛮荆,定居梅里,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运河,伯渎港。在漫长的历史程中,无锡古运河城区段基本按照古吴水的故址拓凌而成,由于开凿时间久远,历史文化风貌基本完整,文物古迹相对密集。南长街古运河历史街区是上述锡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地区。



2.无锡工商业发展的历史缩影:依靠漕运发展起来的商业中心之一。元代,无锡成为为朝廷储藏、转运漕粮的基地,本区成为无锡关厢地区三大商业中心之一。明万历年间,本区已经成丝市,其中伯渎港位于本区内,其他随旧城改造已不复存在。历史上无锡手工业相当发达,烧窑业、造船业和冶铸业发端较早。由于紧邻运河,运输繁忙,本区造船业也兴盛一时,一度成为苏南地区的木船修造基地,成为民族工业繁荣之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工业在中国发端,古运河畔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附近乡村丰富的原材料和人力资源为无锡的民族工商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本区先后办起了纺织、缫丝、面粉加工等新型企业。这些形形色色的老厂房,既见证了无锡民族工业变迁的历史又积淀了无锡民族工业发展的文化,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同时无锡南长街古运河历史街区现存有大量民居,少量明清古民居,绝大部历史建筑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建。历史街区民居建筑丰富多彩,有着浓重的运河江南人家特点,粉墙黛瓦,花格木窗、方砖铺地、屏门隔断、前店后坊,几乎家家都有水码头,形式极为轻巧、既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院落式、竹筒式、独立式的枕河人家、又有中西合璧的石库门商贾别墅,风格多样。



无锡民居的布局有着我国民居布局的共同特点:明确的流线,完整地格局,明显的主体建筑建筑组合体和渐进的层次。明确的流线好比画在人们心中的一




幅导游图。无锡古运河街区的建筑布局不仅注重组合体自身的布局变化,更注重街、坊院落相互之间的划分与联系,成组成区地布置具有社会生活内容的建筑区组合。这种组合可以表现出组织邻里生活社会化的思想。随着本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设计已由单体建筑的空间概念演进到了环境设计的新概念。而中国民居从来就是尊重自然环境的,民居设计的房前、屋后、宅旁,也就是住宅的室外空间环境。这种空间艺术特征首先表现在不同层次的空间序列上,即从街面到总弄再到支弄最后入户这样一种空间组织方式。它将居民的居住空间有序地分隔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和私密空间这样几个不同的层次,但又将这些不同层次的空间有机的组织在一个有序的系列中。这种空间组织方式,对外由于相对封闭,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地域感、认同感和安全感,使得整个弄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社区。对内,这种空间组织方式又能带来一种浓烈的邻里感和社区感。



弄堂的对外空间--沿街空间与弄堂口。临街的弄堂住宅好似一堵厚,将整个弄堂团团围住,使它们同后的弄堂成为一个封闭的区域。城市嘈杂的街道与弄内安静的居住环境,被它截然分开。至于整个弄堂的对外联系,则仅为少数几个弄堂口。然而这堵厚墙不是一堵真的墙。它在空间上将内部封闭起来,但在视觉上却又是开敞通透的。它的底层多为小商铺。这些店铺将弄堂与外部的城市公共生活联系起来,使弄堂具有了一个外向型的空间特征。同时,弄堂的沿街空间还给整个弄堂带来了强烈的视觉上的统一性与可识别性。错落有致、富有韵律,形成了城市空间中最具有特色的街景之一。弄堂口是由外部城市公共空间进入弄堂内部空间的门户。它往往是视觉的中心和装饰的重点。



在不同等级的保护区内,规划对道路、河道、建筑、绿化、环境和典型空间标志提出了相应的保护要求,确定了保护、保留、整饰、改善、改造等多种形式的控制方式,以保持历史文化街区内尺度宜人,曲折有致,收放有度的空间形态,实现对古城风貌的系统保护,以在整体环境上展现无锡古城肌理。规划形两线、四桥、两古迹的空间格局,体现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和江南水乡、运河人家特点,是体现无锡历史风韵和特色的重要街区。规划以保护历史街区的历信息和传统风貌为前提,并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致力于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生活的融合。规划完善了现有的街区交通体系,合理组织机动车和步行交通,在保证原有历史街区内部宜人尺度的同时,满足了现代交通出行的要求。规划将对原有大量工业用地进行土地功能转换,补充现有居住街坊所匮乏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以形成宜人的居住生活环境。



该区是运河兴衰的重要见证,千年吴文化的发祥地,民族工商业的摇篮,锡城市发展的缩影,是无锡市传统的历史风貌区,城市结构中的重要节点,重要公共开放空间,传统的商业中心,是无锡市重要的旅游资源。规划以保护历史真实载体、保护历史环境、合理利用、永续利用为原则,组织古运河发展史和人文、工商发展史两条历史发展脉络,历史建筑进行分类整理,采用保护、保留、改造等措施,保持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探索历史街区复兴的可能途径。争取在以人为本、尊重历史的规划原则指导下,充分挖掘现有地段的发展潜力,以塑造富有无锡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为基础,力图探求一条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c51da6c30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