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新历史主义角度解读《活着》和《一个地主的死》》,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新历史主义角度解读《活着》和《一个地主的死》
作者:王细英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3期
摘 要: 本文以余华的作品《活着》和《一个地主的死》为例,从新历史主义角度来解读创作特点,理解新历史主义的宏大叙事策略、文本抛弃主流意识形态等特点,反映人生中“生”的意义与“死”的价值。还原生活,体现了人的本能欲望和人道主义精神。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余华;活着;一个地主的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01
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体,这种文体融合了历史与文学的关系,也让历史漂浮在现实与虚构之间。海登.怀特认为历史事实是构造出来的,绝对客观和完全真实的历史是难以存在的余华是我过当代优秀作家之一,他的典型代表作《活着》《一个地主的死》,一个是平民化的人物——徐福贵;一个是“英雄式”人物——王香火。对比两个不同人物的结局。这两部作品都在宏大的叙事下,描写了人物的悲惨命运,写作特点与传统 的叙事性历史小说不同。 在语言方面 、叙事策略、人物描写等,不难看出余华在这一时期作品的突出特色就是运用个人化的视野展示人生和历史. 1.解构宏大叙事——新历史主义的策略之一
解构宏大叙事的策略之一是以个人化的视野代替“全民”视野,在《活着》这部小说中,余华通过琐碎的日常生活来描写,富贵是最初的人物,以他轴心,牵引出来的在他生命里的各种各样的人物。以富贵的视角来观望周围的世界。在他家族兴旺的时候,他看到的是烦人的老婆,肥胖的妓女,赌场的笑脸。在家产败光后,他目睹是的离开的妻子,气死的父亲,丈人的无情。在面临一切痛苦之后,准备重新生活时,他又亲历了善良的妻子、可爱的孩子相继丧失性命。最后那头老黄牛与他相依为命…….富贵人生中所经历的一切,在每个普通的老百姓身上都可能发生。由此可见福贵成为一种代表,一种符号,代表着中国千千万万大众,不再是一位牵着牛的普通农村老人,代表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却顽强地活着的普通人。在这里,我们可见富贵由兴到衰的家庭史反射出了千万个老百姓家庭的辛酸苦泪史,一个普通百姓家庭和个人的历史可以窥见当时大众生活史。作品中还有一大特色,就是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法,来描述故事的发生,让人感觉真实可信。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叙事故事的发展,给读者身临其境感。余华认为:“历史是己经消失了的存在,了解历史真相,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是通过野史传说、民歌、家庭谱系、个人回忆录等形式保存下来的历史信息,民间常常将历史信息深藏在隐晦的文化形式里,以反复出现的隐语、象征、暗示等,不断唤起人们的集体记忆。”1
2.人“生”的意义与“死”的价值
弗洛伊德认为人由死的本能和生的本能来支配,每个人都有绝地逢生的愿望,同时也有甘于奉献的气魄。死的本能在作品中往往被理解为崇高,这也是为什么人在为了大义而奉献出生命面前感到悲哀的原因。
活着在我们的生命里是多么有意义的字眼,充满着无穷的力量,只要活着就要履行生命赋予给我们的责任,忍受生命中一切苦难和带给的幸福。《活着》这部小说描写了富贵这个曾经风光的富少爷,因为年轻的肆无忌惮毁掉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他在贫困中反省,可厄运一直萦绕着他,当他的亲人一个个都相继死去,亲手埋葬了6个至亲的人在经历另人难以想像的痛苦之后,他能承受,能忍受生活的重压,只是为了单纯的活着。这是一部读起来让人沉重的小说,毕竟亡家,丧妻,失女这样的故事,作者用一种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让读者的情绪也融入其中。《活着》用一种渗透的方式让读者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实际在本质上,人活着除了本身以外,作者想告诉读者的,生命中存在着幸与不幸,生命只是活着,去生命赋予我们的一切含义,即使幸福还是苦难。这种平民化的形象更加平凡,在我们生活中也随处可听,也让读者贴切生动,也更加真实可信。作者没有用激昂的文字去展示香火当时的内心世界,没有把香火像大英雄人物那样面对敌人表现出来的大义凛然的气概。
余华将历史中的事实写进了小说,把人生中的生与死的欲望表现的入木三分、小说中的死亡,前期都是对暴政的揭示,后期为人生生死本真的书写。民间的生活琐事,民间的伦理,民间的人世百态构成了余华历史文本的基础。它远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以一种比较多元的较原始的立场,富有寓意的描写比较抽象的生命与死亡的普遍意义上来。这实际上是作者余华对生死不断追问的结果。
3.人物形象的本能欲望及人道主义观念
新历史主义认为小说的主张零度情感介入,还原生活,再现生活的原态。这就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创作指明了方向。余华在《一个地主之死》中描写的主人公——王香火,他是一名地主。本来在人们的潜意识当中,地主是罪恶不赦的恶人形象,是被人所唾弃的一个身份,地主形象与人们心目中英雄形象根本相违背的。可是在余华这部作品中,香火是并不具备人们心目所憎恨的地主恶性。真情实感的投入,让人物变得有血有肉,还原生活的真实事件。读者被带入其中,产生强烈的共鸣,让读者在小说中看到家族的历史。《活着》富贵对人生的 态度。符合我们读者的人性观点。在中国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朴实、任劳任怨也能再《活着》这部小说中家珍、凤霞等身上得以体现。对于人道主义的解读让读者、作者、文本三者情感交织在一起。在这两部作品中,余华也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他在活着的前言中写到“一位真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c082f0670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