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近十年来韦应物生平及作品研究观点的评述》,欢迎阅读!
刘慧
对近二十年来韦应物生平及作品研究观点的评述
韦应物是中盛唐之交一位杰出的诗人,白居易曾评价韦诗“颇近兴讽”、“高雅闲淡”,苏东坡说韦诗“寄至味于淡泊”,在今天的文人墨客中,韦应物的诗风仍然影响深远。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近年来,有些学者出于个人爱好或者重新找到了新的史料,对韦应物的生平进行多次的考究,对他的作品再次进行更深、更广的挖掘,从而形成了韦诗的“百家之说”。 一、 韦应物的生平研究 研究论文:《韦应物生平新考》湘潭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陶敏 1997年12月27日
观点:关于中唐诗人韦应物的生平,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韦应物系年考证》一文作了翔实缜密的考订,其结论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近年,笔者应上海古籍出版社之约整理韦集,发现《年系》中的若干结论尚有不尽合理之处,故在《系年》的基础上补考如次,以就教于方家。根据前述考证, 参以《系年》, 我们可以将韦应物的生平事迹重新概括如下韦应物, 京兆杜陵人, 约生于开元二十三年(735), 天宝八年(749)年十五, 因门荫得补三卫, 为玄宗御前侍卫, 陪侍从。后进人太学读书。安史乱起, 避难居武功等地。肃宗朝, 为河阳从事代宗广德中,为洛阳承。永泰元年(765), 因惩办不法军士, 被讼。次年春, 请告闲居洛阳, 后至长安。大历四年秋(769) , 南游扬州。五年秋北归, 为河南府兵曹参军, 大历八年夏, 因病去官, 寓居洛阳同德精舍, 其年冬, 西归长安。九年, 为京兆府功曹参军, 摄高陵令。十三年, 为鄂县令。次年, 坐为京兆尹黎干所引荐改官栋阳令。四月, 称疾辞官,寓居洋上善福精舍。建中二年(781)四月, 除尚书比部员外郎。三年夏, 出任滁州刺史。兴元元年(784)罢任, 闲居滁州西涧。贞元元年(785),起为江州刺史。三年, 人朝为尚书左司郎中。四年冬, 复出为苏州刺史。七年罢任, 寓居苏州永定寺, 约贞元八年卒于苏州, 享年五十八岁。
述评:陶敏对韦应物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傅漩综《韦应物系年考证》一文的基础上, 对韦应物的生年、生平事迹和诗作系年, 进行了新的进一步的考订, 纠正了许多曾经学者的误考,并补考了韦应物任官河南等事迹,在对韦应物的这一研究领域提供了许多新的有力的参考资料,有勇于挑战困难、积极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 韦应物山水诗的研究 研究论文:《韦应物山水诗的幽寂之美》广西遵义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黄柳媚 2008年
观点:在韦应物的仕途生涯中,他曾多次罢官,闲居佛寺,使得诗人有大量时间精力接触山林自然,写下了不少山水诗。这些山水诗,有不少是寄托他洁身自好、乐天知命的思想,抒写他追求宁静闲适、冷落寂寞的生活情调的,它们所呈现的美,既不同于王维的冲淡,又有异于柳宗元的清峭,而是一种幽寂之美。这种幽寂之美,在艺术上的表现特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喜用冷色调的词和清冷的意象。
一些如“清”、“凉”、“寒”、“冷”、“幽”、“湿”等带有低温感的词频频在诗中出现,其中“幽”字的复现率最高,仅在《全唐诗》卷一百九十二中就出现了三十多次,如“幽鸟”、“幽人”、“幽居”、“幽赏”、“幽寻”等,一些带有冷色调的词如“绿”、“白”、“青”也常和景物结合在一起,如“始霁郊原绿,暮
刘慧
春啼鸟稀”(《台上迟客》)、“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同褒子秋斋独宿》)、“寒月野无绿,寥寥天宇空”(《拟古诗其八》)、“青冥台砌寒,绿缛草木香”(《游琅琊山寺》)等。这些低温和冷色不但没有使大自然失去生机,反而增添生命感。那青翠的绿草、银白的皓月、湛蓝的长空以及青绿的苔藓,使人沁凉入骨,给人一种生命精神向内收敛的感觉。
此外,韦应物山水诗中爱用清冷的意象,如秋露、秋霜、夜月、冬雨、清泉、绿荫、暮色、青苔等,其中,又特别爱写“雨”,如:
上阳秋晚萧萧雨,洛水寒来夜夜声。(《赠王侍御》)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闲斋对雨》) 寒花独经雨,山禽时到州。(《郡中西斋》)
这些雨,多是微雨、疏雨、冷雨,强调的是其缓慢的节奏和迷离婉约的形态,都给人以不同程度的萧条、冷落、衰飒之感。诗人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沉思,并在沉思中忘掉了忧患和痛苦。上述清冷意象,使得诗歌境界异常清幽寂静。 第二个方面,寓静于动的音响感。
韦应物虽然追求一种清幽寂静之境,但决非毫无生机的颓寂、死寂,而是富于生机的,其山水诗是他把活跃的生命力转化为凝固的生命力的结果。活跃的生命力是运动的、有声音的,凝固的生命力是静止的、静谧的。在运动与静谧的鲜明对比中,才可使动者更动、静者更静。诗人深谙此道,善于用不同的音响来衬托幽寂之境。
首先,他爱用流水的声音来衬托寂静:
惊禽翻暗叶,流水注幽丛。(《夜偶诗客操公作》) 测测石泉冷,暧暧烟谷虚。(《再游西山》) 淙流绝壁散,虚烟翠涧深。(《简寂观西涧瀑布下作》)
水是山的的血脉,山有了水才鲜活,在这些诗句中,不管是回溪、飞泉,还是深涧、瀑布,其灵动悦耳的音响都让山林显得更加寂静。 其次,诗人也爱用禽鸟的鸣叫来衬托寂静。
即此尘境远,忽闻幽鸟殊。(《庄严精舍游集》) 密竹行已远,子规啼更深。(《与卢陟同游永定寺北池僧斋》 池上鸣佳禽,僧斋日幽寂。(《游南斋》)
无论是水声、鸟鸣,还是钟声,都因为融入了寂静广阔的山林而显得悠远浩渺。这或流畅轻柔或突兀渺远的声音,在幽静的山林里给人一种飘然离世隔段尘缘的感觉,更增添了大自然的静谧与清幽。在这静谧与清幽之中,诗人孤心远寄,人间的一切烦恼都涤荡一空。 第三个方面,浓淡相映、明暗分明。
韦应物山水诗的幽寂之境,不但是清冷的、僻静的的,而且是富于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色调的浓淡和光线的明暗在韦应物的山水诗中协调得特别好。诗人以他那富于表现力的妙笔,描画了大自然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而又变化万千的景象,如《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云: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在这首诗中,滚滚黄河水的浓烈色彩与天边隐约稀疏的树影交相辉映,汹涌河水中那忽明忽暗的夕阳闪烁不定,加上劲吹的北风和空中的孤雁,构成了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b1481edce2f0066f53322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