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2023-03-31 23:36: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欢迎阅读!
心理问题,中学生,对策,常见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随着现代化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整体环境的变革,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竞争、压力越来越多, 中学生面对的心理问题也多种多样。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这些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结果。

一、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

1.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现象突出。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种心理如果加以引导,可以激发青少年求异的思维和创新的火花成为一种积极的因素。但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就会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他们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产生“你要我这样做我偏那样做,你说这个好,我偏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不可”等具体表现,有时与家长敌对、与人抬杠,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

2.应试教育下的繁忙学业、激烈竞争造成学生心情压抑。学校中频繁的测验、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当他们面对自己不满意的答卷时,总是抱怨自己,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有些学生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毕业生中尤为突出。一旦成绩不好,挫折感就“油然而生”,表现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出现。

3.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愿望使学生自信心不足。由于长辈们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对学生的缺点看多而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于是就精神苦闷、低落、失去自信心。尤其一些学困生更是对学业、前途、未来不再抱有希望,整日没精打采,变得抑郁。有个别学生甚至产生逃课、迷恋网吧,和社会上一些闲散人员交往密切,打成一片,过早的走上社会,荒废了正常的学业。

4. 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系不协调,敏感。现在的中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加之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而他们的父母因忙于事业,大多无暇顾及他们,有些孩子就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与老师同学谈心里话,把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这些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从未吃过苦、受过挫折,在日常的学业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顺心的事,心中的苦闷没办法得到排解,就会


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这种脆弱封闭的心理承受不了挫折,一旦遇事就会惊惶失措,甚至精神崩溃。

5.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过早沾染不良习惯和不良嗜好。青少年期虽然心身发展较快,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现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上网而不能自拔,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损友甚至走向吸毒、偷窃等违法犯罪之路。另外,具有行为问题(如反社会行为、家庭内暴力、出走、自杀等)的青少年,通常遭到过太多的批评、指责,他们对成年人几乎都充满敌意和不信任,往往较难纠正。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偏重智力开发而不顾其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对他们提出过多的苛求。过重的压力,繁多的学业,几乎将孩子天真烂漫,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和社会影响的机会全部挤掉。而孩子的心理健康,则没有多少家长给予足够的重视。加之外出家长的子女都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养,他们对子孙过分溺爱,在生活上照顾过度,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不管是否正当,但却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乡村学校学生多数生长在农村,农村家长生活比较单调重复,与外界接触少,信息闭塞,沉浸在自我封闭的生活之中,他们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不能及时了解当今社会教育发展动态,以原有的落后的教育理念要求子女。

2.学校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家长、学生评价学校好坏的标准,往往是升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因此,一些学校,只顾抓教学促升学,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埋下了隐患。同时,一些学校又较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前我国教育机构中心理健康教育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小学生心理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不少学校从教师到领导对心理教育的意识还很淡薄。在我国的中小学,学生有了心理问题,无处诉说,无法解决。学生在学校里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和空间。

3.不良的社会文化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中学生已经成为上网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网络已日益成为当代中学生日常学习和精神生活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网络的出现对中学生的影响也具有双重性。一方,网络可以开阔中学生的视野,增加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新途径,改变了他们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很多中学生对网络痴迷,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过分迷恋上网会给中学生带来心理、生理危害。长时间上网容易使人产生社会隔离感和沮丧孤僻、悲观等心理障碍,同时还会造成视力下降、颈椎病和肠胃病等身体疾病。今天的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很难有与同伴交流的机会,网络的出现,使青少年可以以不同的身份在网上与人聊天、交友。在网上,他们可以找到很多与自己行为和想法相似的“伙伴”,这使他们对网络有一种归属感和依赖感。这种情感上的满足使他们思网不归,沉迷其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934ec81f6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