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以及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2023-01-01 21:39: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以及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欢迎阅读!
预习,数学课,重要性,以及,初中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以及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预习基本上就是老师让学生自主、自觉、自由进行先学、先修的一个过程,预习不像其他作业要写在本上,记在书上,因此老师没法一一核对检查,只能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才能确定认真预习了没。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大多数学生没有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他们对待预习的作业,就是随意地翻翻书,甚至置之不理。更不要说会针对学习内容,对即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进行探究性的预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了。还有就是有些学生对预习的核心认识不足,他们在预习中一看都是新知识,很难,很抽象,根本看不懂,也就懒得再继续了,更不会进一步钻研、探究了,很显然,课前预习有过程,没有效果,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学生没有预习的方法,更没有预习的思路。

预习就是一种先学、先修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关键。但是由于大数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更没有预习的思路,使他们有预习过程却不见成效。比如,有的学生还是采用传统的预习的方式把要上的新内容粗略地看一遍,了解个大概,根本还没有接触到知识点,就算完成了预习。这显然没有达到预习的目的,对课堂教学帮助不大。再比如,有的学生会直接做课后的练习题,从课后练习中找到知识难点、重点,这种预习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效的,但是由于全是新知识,学生容易被难住,也就容易被挫败,使学生失去学数学的兴趣。显然,也不是最佳、最有效的预习的方法,且一定程度上还会削弱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失去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1设计数学预习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一般来说,课后的练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为了保证





1 3


预习的有效性,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给学生合理设计含知识点,有针对性、有探究性的预习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前自主进行钻研、探索、学习,也可以鼓励学生和同学们一起组成几人的小组共同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节的内时,老师就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本,对勾股定理达到初步的理解。然后老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强化他们对勾股定理概念性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深入理解勾股定理的,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已知在△ABC,AB = cAC = bBC = a.那么,在Rt△ABC中,C = 90,已知ab,则c = _____;已知ac,则b = ______ 已知cb,则a = ______ 等等。这样的课前预习题,既体现了知识点,也体现了灵活性和层次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预习学习能力。有了这样的预习基础,老师如果教学中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纠正、讲解,增强学生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促进学生积极性。

好多学生一听到预习就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在预习的时候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抓不住重点、难点。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预习中带着明确的目标,知道该从哪里入手,这样学生才能在预习时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有效预习。因此,老师给学生设置预习任务前,先要自己对学习的内容认真研读,给学生的任务既要紧紧围绕学习内容,抓住核心,又要足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兴趣。为了保证预习任务的可操作性,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表格式任务或提问式任务,并注意难易适当,充满趣味,且对学生具有启发性,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任务式预习的目的,促进课堂教学

3、引导预习教材知识,让学生学会发现新知和问题。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910eb3156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6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