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诗词赏菊花

2022-09-22 09:06: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千古诗词赏菊花》,欢迎阅读!
千古,诗词,菊花
千古诗词赏菊花

深秋时节,百花凋零。大自然里惟有菊花在傲霜独放,迎着这飒飒的秋风起舞,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菊花一直被看作是凌霜怒放、冷傲高洁的象征。《山海经》载:女人之山(在河南宜阳)其草多菊。《礼记·月令》也说:秋冬之月,菊有黄花。屈原在遭谗被逐后,写《离骚》以寄志:朝饮木兰以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花不仅五彩缤纷,艳丽娇媚,而且具有多方面的经济价值,既可入药,又可用来做清凉饮料。农历九月的深秋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所以古人在赏菊的同时,留下了大量的咏菊诗篇,在凌风傲霜的菊花身上,寄托了无尽的情怀。

因为菊花不与百花为伍,独自开在秋风里,因此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 很多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它历尽风霜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杜甫曾说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这两句诗抒写了自己的爱菊之情,盛赞了菊花的坚贞品格。东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郑谷的《菊》则赞颂菊花的高风亮节。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一、二两句对比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三、四两句诗人以池塘岸边的菊花与高屋瓦上的矮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作对比,意在表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奉献芳香;而瓦松虽居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 宋代诗人郑思肖的《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一句则借菊言志,菊花宁可一直守在枝头,何曾被北风吹落在尘土泥沙中,菊花此时成了高尚人格的写照。 由于诗人的经历和心境不同,同样的菊花在不同人的眼里也有着


不同的情致。比如有的诗借菊花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闲情。要论菊花诗,得先说陶渊明,因为他那篇《饮酒》太脍炙人口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个人只有在心静如水的时候,才能有如此的境界。其中的闲适和快乐,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还有的诗人借菊花表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热情。不与春花争奇斗艳,不与夏绿试比风采,而是等到秋风送爽时,才显露出自己的追求和热爱。所以杜甫在《云安九日》中说: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白居易的《咏菊》则更加明快: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自珍自爱,自立自强,这是菊花的品格,也是人們的向往。 菊花开在秋天,有勇于与寒秋斗争的勇气,因此古代诗人也借菊花表现了勇者的豪情壮志。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曾写过两首有关菊花的诗歌。第一首《题菊花》这样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纵观全诗,诗人实际上是以花喻人,托物言志。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扬他们顶风傲霜的生命活力,又为他们的处境、命运而愤愤不平,立志要彻底改变,让劳苦大众都能生活在温暖幸福的春天里。第二首是《菊花》,又题《不第后赋菊》,大概是黄巢科举落第后的泄愤之作。全诗这样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这首诗中,诗人也是借开满京城、占尽秋光的菊花来渲染起义军大获全胜,笑逐颜开的喜悦。全诗表达的应该是一种对起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憧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写过一首《秋菊》诗,其内容是: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这样的诗,的确可以给人力量。菊花能够迎着寒风开放,我们为什么不能顶着困难前进?看似柔弱无比,却有不屈不挠、枯而不凋的韧性。赞美菊花这种风骨的名句,还有朱淑贞的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许廷荣的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等。


菊花在自然界的百花中地位可能不甚突出,不喜欢菊花的人也大有人在。但菊花是幸运的,它能得到中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的欣赏与之为伍。花之形和诗人高尚的灵魂融为一体,造就了永恒的美。千秋万代,士人百姓——不论是否知道屈原与陶渊明,读过还是没有读过他们的诗作,都可通过凌霜盛开的菊花,与诗人的灵魂相晤,走进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心灵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7fb91d8bf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1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