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合一

2022-12-29 10:24: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政教合一》,欢迎阅读!
政教合一
“政教合一”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影响

作者:董漫雪

来源:《浙江社会科》2010年第4 本站发布时间:2010-5-22 9:24:49 阅读量:192



摘要: “政教合一”的儒家思想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的核心内涵,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进而影响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理念的塑建和培,使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在借鉴和移植西方大学制度过程中始终具有民族文化的个性内核。研究和分析它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变革过程中的路径选择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 政教合一 中国 现代大学制度 影响

比较教育学专家汉斯在他的代表作《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中指出:“国家教育制度就像民族政体或民族文学一样,都是民族性的表面体现,使一个民族得以区别另一个民族。”“国民教育制度即使是通过革命政府有意建立起来以改革原有的民族性,仍不可避免地受(构成民族性的)这些因素的影响,并深深根植于过去。”①我国学者顾明远在《文研究与比较教育一文中也指出,要了解和分析一个国家的教育,首先需要研究影响这个国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特别是文化因素。②“政教合一”的儒家思想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文化的核心内涵,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它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形成和建设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变革过程中的路径选择和价值取向。

一、“政教合一”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

中国社会政治权威是王权,文化权威是儒家著述,二者高度统一,形成中国社会教合一、圣王一体的格局。这一格局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教育“学校教育通过对统治集团意识形态的传播来为政治服务,与此同时又依赖经典的预设性权威,借助与最高权力者和传统习俗的结盟使自己具有了存在的合法性。”③孔子把教育作为治国三要素之一(庶、富、),他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从这个意义上,他认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大学》中还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记》中也提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欲化民成俗,其为由学乎”。这里所说的“教学”与“学”,都是指整个教育而言的。孟子也强调“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即要求统治者通教育使天下之民“明人伦”,自我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达到国泰民安的政治目的。汉代大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教,政之本也。此后,历代教育家都主张教育必须为政治服务,而历代封建统治者也都将教育作为统治万民的重要工具。可以看出,儒家的“政教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并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积极的影响看,首先,“政教合一”的儒家思想赋予了我国封建历代政权重视教育传统,教育为立国立民之本。据古籍记载,虞、夏、商、周都有各种学校,而到西周时代已有完整的教育体系,《礼记•学记》中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有序,国有学。”《大学》还认为,教育就在于格物致知,修身养心,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其次,“政教合一”的儒家思想还赋予我国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中国古代教育一开始就同社会国家联系在一起。儒家从“从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出发,突出强调道德和道德教育在治国安民中的作用。整个封建时代的教育都呈现出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宋明理学更是强调道德教育自我修养。再次,“政教合一”的儒家思想使传统教育在目标取向上更多体现为一种重群体的价值观,强调和谐统一,将群体视为一切价值的出发点和根源。这一价值观对形成中华民族历史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与其积极的影响方面相比,“政教合一”的儒家思想所隐含的消极意义,对传统教育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更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首先,由于政教合一的前提是“以吏为师”,“吏”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不仅学术问题,乃至一切精神文化活动都表现为政治化倾向。因而中国传统教育呈现出鲜明的政治化特征。其表现在于:一是学术研究政治,即除了所谓“治国安邦”的政治伦理知识以外,其它问都不受重视。“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虽然使历代的中国学者充满着忧国忧民的人间情怀,但过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使中国一直以来缺乏真正为学术而学术的人。“教制度政治制度的合一,赋予教育极强的国家功利主义价值,使教育目的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已被政治化”④。二是学术权威依附于行政权威,学术问题的处理被政治,行政权力的大小成为真理的标准。三是学校管理组织的官僚化,学校中的所有教育人员均被纳入官僚系统,学校组织之间和学校组织内部关系等级分明。官场与学校之间的这种联通,不仅是国家政教合一政策的一种标识,凸现了学校教育政治功能,而且也强化了教育者的政治身份。这种中国古代官学的普遍特征和特有的组织范式,对于我国学校教育组织和教师角色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其次,中国传统教育呈现出功名化的教育价值取向。“政教合一”的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教育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教育与选拔人才相结合,使一个人一生成就大小完全取决于他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取功名的高低上。古人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确切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教育功名化的教育价值取向。而《儒林外史》中描写的范进中举的场面,文学的角度生动地表现了封建社会对科举的狂热追求。在封建社会,人们普遍认为只要埋头读书,通过科举考试就可以取得高官厚禄,参与政事,跻身统治者行列。而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无不受到科举的影响,学校成了科举的预备机构和附庸。科举制度对中国教育的价值观、人才观、教学观都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学历主义成了中国教育的传统。

再次,单一的培养目标导向使传统教育蒙上了一层强烈的“共性”色彩,因而缺乏对学术的个性追求。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不太考虑教育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需要,而是用“内圣外王”的君子型的统一标准来要求人才,为统治者培养出政权所需要的“君子”“士”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传统课程内容也表现为单一性的特征,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中国汉代实行独尊儒学的文化政策,影响了中国教育制度和内容达两千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7ea515a804d2b160b4ec0c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