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误分析(参考译文)

2022-04-14 01:58: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偏误分析(参考译文)》,欢迎阅读!
偏误,译文,参考,分析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第一个理论是关注学习者语言创造性的内部研究误分析的基础是描写和分析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确实出现的错误,而不是通过比较学习者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得出的理想化结构(正如对比分析)19世纪70年代早期,偏误分析极大地扩展甚至取代对比分析,原因来自以下几方面:

如上文所述,对比分析预测的有些错误实际上没有出现。更重要的,许多确实出现的错误不能借助第一语言迁移解释。

随着语言学理论发展,人们不再像结构主义那样只是关注表层结构,而是开始关注深层语言规则。

行为主义把语言习得看作形成新习惯的观点,遭到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质疑。学者们转向心灵主义以解释语言习得,强调学习者的天赋能力而不是外部影响。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不再像对比分析时期那样,主要服务于语言教学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某种程度上独立于语言教学学者们开始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语言教学分开。学习过程成为该学科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语言研究由表层结构转变到深层规则;同样,语言习得解释从行为主义转变到心灵主义。这些转变主要受到当时语言学革命的影响。这场语言学革命由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1957,1965)引起。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具有为数不多的核心规则和转换规则,核心规则制约句子基本结构,转换规则用于对基本结构进行转换(通过删除、添加、替换和改变语序等方式)有限的核心规则和转换规则,能够解释语言中可能出现的无限符合语法的句子。“规则”仅指母语人说的话语,而不是其他人认为母语人应该说的话语。“掌握”语言意味着掌握这些规则,而不是记住表层结构。由于语言使用者能够理解和说出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无限句子,因此他们不可能仅仅模仿听说过的话语,而是运用内在规则创造新语句。所以,语言是受规则制约的。

由于语言学发展以及相关学科发展的影响,第一语言习得研究认为内在能力(和环境相互作用)促进语言学习儿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语言“刺激”。儿童语言开始被描述和分析为儿童自己的语法系统,而不是按照成年人语法的标准,被看作“不良”语法。几乎同一时期,类似的观点也被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解决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异同问题。

Corder1967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意义》是颇具影响力的论文,标志着偏误分析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理论。该论文认为不应该把学习者偏误看成需要克服的“坏习惯”,而是观察学习过程的窗口。Corder认为偏误反映学习者于第二语言发展特定阶段使用的语言系统,反映学习学习第二语言采取的策略。从某种意义来说,偏误是观察学习者心智的窗口。偏误分析认为,学习者语言是研究目标,独立于学习者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学习者知识状态反映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过渡能力。另外,Corder认为偏误的出现具有重要性,因为偏误属于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即“学习者正在验证他们关于第二语言的假设”。这种验证包括验证已有的第一语言知识是否适用于第二语言。因此,偏误标志着学习者正在(也许是无意识地)探索新的语言系统,而不是仅仅受到旧习惯的“干扰”

偏误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Ellis 1994 收集学习者语言样本关于偏误分析使用的语言样本,有些研究使用来自不同学习者对于同一任务或者测试的语言样本(正如下文将要讨论的语言习得顺序的研究。而另外一些研究则收集一些学习者一段时间,例如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的语言样本,借此观察随着学习的加深,偏误出现的变化趋势。

鉴别偏误。偏误分析的第一步是从学习者语言样本中找出一定程度上偏离第二语言的语


言现象。Corder1967)区分系统性偏误(由学习者欠缺第二语言知识导致)和失误(由记忆差错等信息处理失败导致),并且把后者排除在外。

描写偏误。为了便于分析,偏误一般需要分类。分类标准可以是语言表层结构(偏误属于语音、词汇还是句法等范畴),可以是一般语言范畴(例如助动词、被动句、否定结构)或者是具体类别(例如冠词、介词、动词形式等)

解释偏误解释偏误出现原因,这是试图理解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关键步骤。最有可能导致偏误的原因是语际(语言之间)因素和语内(语言内部)因素,前者由第一语言的负迁移或者干扰导致,后者不能解释为语言之间的影响。语内偏误也称发展偏误,由于不完全掌握第二语言规则或者规则泛化导致。区分语际偏误和语内偏误,大概以对比分析为基础,为这种区分需要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进行比较。下文出自一个第一语言为韩语的人写给我的信。其中出现的偏误,我已经进行标注。

1)和been连用时,使用is代替本来应该使用的has(语内偏误/发展性偏误)。这说明学习者正在学习英语助动词,但是还不能正确区分韩语中没有的两种形式,即behave

2)地名前使用the(语内偏误/发展性偏误)。这说明学习者正在学习名词前使用冠词的规则(韩语没有冠词),但是还没有掌握冠词不出现于专有地名之前的规则。

3there climate 是直译在这种语境中应该出现的韩语短语(语际偏误/干扰) 4韩语表示“温暖”的词语属于动词,因此这句话中不再出现与英语was对应的动词(语际偏误/干扰)

评估偏误这个环节分析偏误给语言使用者带来的后果,例如偏误严重程度,在多大程度影响可理解度或者社会接受度(有资格从事某种工作。至于上述寄给我的信件中出现的偏误,这些偏误一点也不严重。我们是朋友,而且不符合语法的这些句子和社会关系没有联系;另外,这些偏误不会造成误解。

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偏误分析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下:

归类存在模糊性。例如,第一语言为汉语的学习学习英语时,遗漏表示数范畴和时范畴的屈折形式。偏误原因来自第一语言影响(汉语不属于屈折语言)还是语言普遍发展规律(同样出现于第一语言习得过程),后者由于简化或者“电报”语言导致。

缺乏正面材料。仅关注偏误并不能全面了解学习者所掌握的第二语言知识(尽管我能够从上述例子推断第一语言为韩语学习者学到的关于英语助动词和冠词的知识);另外,学习者语言系统的正确部分会被忽略。

潜在问题——回避。学习者回避较难的语言结构同样导致没有偏误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偏误分析不起作用(例如,Shachter[1974]指出第一语言为汉语和日语的学习学习英语时,较少出现关系从句方面的偏误,原因是他们回避关系从句) p37

mentalism 心灵主义 p38

pedagogical教学

transformation-generative grammar转换生成语法 essential rules 核心规则 deficient不良的,不足的


eradicated 去除,去掉 p39

transitional competence 过渡能力 hypothesis 假设

unconsciously 下意识地 auxiliary助动词 passive 被动 negative 否定 preposition介词

interlingua 语际(语言之间) intralingua语内(语言内部) p40

intelligibility 可理解程度 ambiguity模糊性

relative clauses关系从句(语言学术语),定语从句(英语语法常用术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726446dcb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