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前沿问题

2023-03-11 19:26:3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刑事法前沿问题》,欢迎阅读!
刑事,前沿,问题
课程:刑事法前沿问题 学号:2010211749 姓名:姚佳麾



问题:涂尔干把社会比喻为生物有机体在方法论上有什么问题?



涂尔干认为,有机团结是现代社会的团结形式,是基于差异与相互依赖或功能分化的团结形式。借用生物学上有机体的比喻,有机团结所代表的社会就像一个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每一器官执行专门的功能,各器官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构成了有机体的生命。

涂尔干倡导运用实证主义的方法来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这与其早年在德国受到了实验心理学创始人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 的影响和赏识有很密切的关联,涂尔干在后来的德国学术情况报告,热情赞扬了在冯特实验室和其他地方自己所目睹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因此,有人批判涂尔干所运用的类比,不符合其实证主义的基本立场,典型的如吉登斯认为,人们忽略的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是,虽然涂尔干强调社会学不应研究一般性问题,而应研究具体问题;不应使用哲学的思辨方法,而应采用实证方法,但总的来说,“他没有实现这一点”尤其是《劳动分工论》,“难以符合这一要求”。因此,在吉登斯看来,涂尔干并未超出历史哲学的思维框架。20世纪90年代以来,琼斯等人更为激烈地批判了给涂尔干贴上实证主义者标签的做法。有学者认为,吉登斯等人在指责帕森斯把涂尔干视作实证主义者的同时,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帕森斯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中虽然认为涂尔干始终坚持实证主义立场,但这并非帕森斯强调的重点,帕森斯真正强调的是实证主义立场在涂尔干理论体系内部最终崩溃了,在书中详细论证了这一崩溃过程。仔细分析帕森斯的分析过程有可能会发现,派的分歧并不那么大,甚至可能是殊途同归。也有学者认为,将社会类比为生物有机体的方法虽然不是实证的方法,但是和实证方法最接近的方法。按照此种观点,涂尔干将实证论的观点和进化论的观点结合起来,是基于特定历史背景的准实证方法论,也是可取的。

涂尔干对分工原因的论证充分体现了其社会有机体思想,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涂尔干说:“劳动分工是物竞天择的结果:这也是一种比较平心静气的解决方式。幸亏有了分工,不然竞争对手就会把对方置于死地,不能共同生存下去。在某些同质性较强的社会里,绝大多数的个人都是注定要被淘汰掉的,然而正因为有了分工的发展,这些人才能够自保和幸存下来。”进化论的基本观点虽然也存疑,但是却支撑着社会科学的发展,这也是涂尔干进行这种类比的一个前提预设。

涂尔干用生物有机体来类比社会,重在强调社会的进化。有机团结的社会个好的社会高级的社会但这样的社会也有感冒发烧的时候,例如失范的分工、强制的分工和分工不足等。

笔者认为,不可否认,涂尔干的这种类比形象而又生动地描述出了有机团结社会分工形成的社会主体面貌,也把握住了有机团结的社会和生物有机体之间的





吉登斯:《为社会学辩护》,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版,第132页。 吉登斯:《为社会学辩护》,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版,第132页。

参见王林平:《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百年研究综述》,载《学术交流》20089月,第9期,总第174期,116页。

参见周光权老师20111216日上午《刑事法前沿问题》讲课内容。



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228页。

1




课程:刑事法前沿问题 学号:2010211749 姓名:姚佳麾



相似性,但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这种方法论也存在一些缺陷,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这种比喻本身具有不准确性。正如涂尔干所指出的,“社会分工与生理分工是有本质区别的。在有机体中,每个细胞都有自己比较明确的职责,很少发生变化。社会中,各种工作的分配形式却很容易发生变化。即使对某些刻板的



组织结构来说,个人在其所指定的特定范围里也多少有些自由活动的余地。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人们择业意识的转变,很多人一生可能变换着从事过好多种不同的工作有的还同时兼有好几份性质完全不同的工作这与生物有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一生不变地从事着同一固定工作有本质区别。而且,社会中存在很多、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是互不相识的成员,他们之间却存在着某种联系。凭着这种联系,社会才获得独立的生命,得以完整地存在。但是生物有机体的各个器官同属于一个有机体,很难说它们之间是“互不相识”的。

2、这种比喻在离心趋势很浓的社会里,客观上不能算是科学的。正如卢曼所指出的:“现代社会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不可避免的离心趋势,社会不再有中心也不再有最高点,社会的整体不再在社会内部出现。在这样的情势下,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离心趋势很浓的社会如何将社会分工或由此形成的主体与生物有机体的各器官对应(例如将何种个体或者职业抑或团体比喻为生物有机体中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将何比喻为生物有机体的眼睛等器官)就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价值观不同的人得出的结论很可能就不一致。

3、它涵盖不了社会的全貌,至多只是涉及到社会的一些面。生物有机体相对简单,社会却是异常复杂,社会现象林林总总,这样的提法由此显得捉襟见肘、顾此失彼,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4、这种社会状态应该是历史的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有机团结的社会面貌会发生变化,甚至面目全非,涂尔干似乎没有重视这种社会发展走向和前景。

总之,笔者认为,涂尔干进行这样的类比,便不能认为涂尔干彻底坚持了实证的方法论,他的很多论述也和自己的基本立场存在矛盾。

还应该看到,社会科学的发展往往与其背后的哲学和其他很多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关联,受到它们的影响。在法国学术历史,涂尔干的学术思想主要来源于启蒙主义的传统,尤其是卢梭(Jean - J acques Rousseau) 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其中卢梭关于人类社会“共同意志”的思想对涂尔干有重要影响,因为共同意志的思想直接启发了涂尔干社会团结的思想,使他继续区分和对比两种不同的社会,(organic solidarity) (mechanical solidarity) ,并把他们与不同职业之间的差别增长,即劳动分工联系起来。同样,从涂尔干的思想中能找到孟德斯鸠的影响,特别是孟德斯鸠关于社会整体论的观点使他产生了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功能、协调运转的思想。另外,孔德(Auguste Comte) 和圣西门(Saint Simon) 对他的影响甚巨,因为涂尔干曾多次强调自己是孔德和圣西门思想的继承人。这主要表现在涂尔干所强调道德信仰的约束力是团结的基础,强调分工在彼此依赖的个人之间创造出整合力等论述中。涂尔干学术思想的形成,还有赖于许多他同时代人的影响,既有法国的导师和同行,又有外国学者,其中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在社会劳动分工论》中有40 处提到斯宾塞。还有德国的有机论思想





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288页。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6cc0c144431b90d6c85c7d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