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解体:原因和经过

2023-04-03 20:29: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前苏联解体:原因和经过》,欢迎阅读!
前苏联,解体,经过,原因


前苏联解体:原因和经过

来源: 刘培的日志

原因分析:

.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在苏联,这一伟大的社会实验曾经取得过辉煌,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史称斯大林模式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 领导人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此前几年人们还相信苏共的新生是可能的,党将能帮助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那么,1990年这种希望几乎完全消失了。而在1991年,人们甚至认为:苏共已成为敌视公众利益的力量[16]氏的民众支持率直线下降:198912月民意调查显示:戈氏的支持率尚过半数达52%,但19901这个数字降至44%5月降至29%12月降至19%1991年初,政府支持率只有13%,而至3月份,则再创新低点,支持率不到8%[17]与此同时,对现实极度不满的人民群众开始大规模游行、集会和示威,他们公开打出了打倒戈尔巴乔夫!”“打倒苏联共产党!等标语口号。[18]至此,苏联政府坍台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 外部原因与苏联演变

不容忽视的是,自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来,东西方交流大幅度增加,使苏联人民得到一个了解西方、与西方国家生活水平作比较的机会,由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存在短缺经济,使国内民众看到自己国家与西方世界的差距,增加了对本国当政者的不满和对西方生活方式的向往,从而为西方和平演变打开了方便之门。

有学者还认为,西方大国除有计划地对外渗透、进行和平演变外,特别提到美国诱使苏联扩军备战,开展两国间的军备竞赛,使国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发动侵略阿富汗战争,使国防军事开支猛增,国内各类矛盾积聚,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

. 腐败导致党衰国亡




苏联各级干部的特权现象早就存在,二次大战后逐渐形成为特权阶层,享有各种既得利益。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更形成一个 解体后的苏联个官僚氏族集团,这些集团内部儿女联姻,官官相护,贪污渎职,使执政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民心尽失。有一种观点认为,搞垮苏联的不是反共分子,不是外国敌对势力,就是这些官僚特权阶层为维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而造成的。具体地说,20世纪 80年代末,这个集团羽翼已经丰满,他们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此时,他们急切希望共产党的垮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剧变,以便通过国家制度的公开变更,在新制度下从法律上承认他们攫取的财富合法化,并能名正言顺地将这些财富传给子孙。基于这样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剧变,是一次来自上层的革命,旧统治集团中的主体部分自行背叛了以往对自己借以统治的体制的忠贞,掉头而去。国内也有学者认为,苏共党内官僚特权阶层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既得利益集团、苏联上层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产生的自我政变’”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苏联晚期官僚特权阶层所诱发的腐败大暴露,以及这些官僚分子摇身一变,成为制度的显贵,表面看来,似乎就是这些人搞垮了苏共和苏联,但是,如果仔细考察一下更广阔的社会背景、更深刻的历史根源,以及当时苏联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动向,就不难发现,不能说由于党内出现了腐败和官僚特权阶层就导致党衰国亡,世界上有不少存在这类现象的国家,未必都会造成这样的后果。苏联晚期,官僚特权阶层固然在党和国家的上层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作为掌控权力的官僚集团,他们首先要依赖原有的体制和秩序,以维护和保障其既得利益,因而他们既不可能是积极的改革派,也不可能是激进的反对派,由于这个阶层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众多的关系网,使其中许多人善于观察方向,见风使舵,最终成为剧变的得益者。

. 各加盟共和国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距,是导致苏联民族分离主义滋生和国家解体的另一深层原因

人所共知,苏联解体以前15个加盟共和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悬殊。这使得各共和国在全苏联经济中明显处于不同地位:经济单一化、畸形发展的共和国地位低下,作用微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消费和人均国民财富大大低于全苏平均水平,中亚的一些共和国人均数量只为俄罗斯的一半,有的甚至低于一半.

政治改革过程中,一些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日益严重。1989年,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乌克兰等国都有民族分离的活动。1990年,立陶宛率先宣布脱离苏联。接着,俄罗斯带头发表主权宣言其他9个加盟共和国也相继发表主权宣言,宣布本国是主权国家,本国的法律高于全苏法律;全苏的法律只有在不违背共和国法律或经共和国最高苏维埃批准才具有合法性。

解体经过: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上台之初,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上,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从1988年起,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中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公开。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和苛刻谴责,造成了否定革命历史、丑化***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的思想混乱。1990年,苏联局势更加动荡: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苏联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6866f68b84ae45c3b358c9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