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积极心理学特色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积极心理学特色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
作者:王晓莉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06期
摘 要: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sitive Psychology,香港学者将其译为“正面心理学”,台湾的学者则译为“正向心理学”,而“积极心理学”是我们大陆的一种普遍译法。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乐观、希望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群,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探索人类幸福和快乐的奥秘,并帮助人们获得快乐和幸福。 关键词:心理学 校园文化 研究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鲜明审美特征的精神文化,这种具有审美特点的文化有非强制性、非压抑性、中介性、渗透性特点,其育人功能是指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其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社会环境现状的需要。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社会文化也是雅俗并存,其中有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教育对象特点的需要。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是青少年学生,处于青春期的他们面临着生理、心理和学习等压力,所以,有些孩子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心理问题。比如有的孩子不能正常接受教师和父母的批评,只能接受表扬;有的孩子在受到批评或挫折后,性格变得内向不和人交流,甚至出现了打架、斗殴、偷盗等不良现象,成了像草莓一样脆弱的“独一代”。我们学校一份心理健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被抽查的2151名高一至高三的学生中,有近半数的青少年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和生活适应亟需得到教育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经广泛被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但是由于诸多问题的存在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过于片面单一,往往集中在研究学生不善于交往、对未来焦虑迷惘、缺乏信心等负面心理问题,却忽略了指导学生应该如何去发挥好优秀的品质,这就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也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受到了限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意义和价值
积极心理学注重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倡导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作出正面、积极的解读,从而挖掘人本身具有的潜在能力,并利用这些积极的品质来帮助人主动寻求良好的生活状态。积极心理学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坚定信念,激发个体潜能,使人们学会感知幸福,因此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为基础,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真正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三、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及本课题创新点 1.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积极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开始受到国内部分研究者的关注。中国最早的介绍积极心理学的文献是南京师范大学的苗元江和余嘉元于2003年3月发表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作者对积极心理学做出了极高的评价。目前,中国部分学者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扩展整合至学校教育、家庭教养、人力资源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实践性较强的领域。其中,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无疑是非常重要且有代表性的,本选题即是积极心理学在学校教育校园文化领域中的扩展应用研究。另外,乾润梅(2006)在《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一文中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在儿童的潜能开发与教育、青少年家庭教育、以及大学生教育中实践运用的指导意义。刘艳利、马红霞(2008)提出应以积极心理学引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指出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作用,并且探讨了如何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等等。虽然这些理念大部分尚未系统性地付诸实践,但开拓了新的视角和理念,为积极心理学将来的实证研究与实际应用打下了基础。
四、研究目标、内容、思路(包括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阶段等)。
1.研究目标:本选题旨在参与和推动对积极心理学的进一步理论研究,并以前沿的理论来指导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升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契合。
(1)以形象直观的表达形式,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境之中,创造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心理体验的校园文化。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施加给学生积极影响、感染和熏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在的导向功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通过研究和实践,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具有快乐的学习生活情趣和自信乐观的积极情怀,使他们终生受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研究内容:本选题的研究内容即积极心理学在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功能。
(1)明确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特点,即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专注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2)调查积极心理学的实践需要。该理论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结果,更是社会需要的产物。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学生有着众多非常优秀的心理品质,如朝气蓬勃、向往独立、心态积极、眼界开阔等等,但毕竟处在一个变化较大的时期,这些优秀品质的强化和巩固无疑需要正确的引导。所谓“性相近,习相远”,这说明了研究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正确倾向的现实需要。 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活动最直观的方面之一,大多数学生都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建设工程之一。这就说明了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在理论上的正确性和实践中的可行性,在此认识基础上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如何提高校园文化的教育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642ed3d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