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工作实践理论作用》,欢迎阅读!
社会工作实践理论作用
社会工作实践理论作用 理论实践还是经验实践
社会工作是一门注重社会干预的学科,因此社会工作理论必须建立在社会干预的基础上。当前社会工作的理论主要来自于其他学科,随着社会工作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发展社会工作自己的理论显得尤为重要。尽管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一门学术性专业,但其学术研究和实践之间仍存在鸿沟。社会工作实践者寻找更有效的解决途径,学术研究者则试图去理解和解释社会干预。当前社工界一个主要议题是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既作为一个实际问题被讨论(应该如何做),也作为一个理论问题被研究(应该如何理解)。
理论在社会科学中的角色
Bunge认为,阐释主义者(interpretivists)缺乏经验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解释,实证主义者缺乏对概念的认识论角度。无理论的研究意味着没有理解资料的工具,易陷入“荒谬推测”中,同时也将充满互动和多样性的社会简化为简单的建造。Bunge认为我们必须去理解社会过程的机制,即社会是如何运作的。如果我们真正想了解一项事物,就必须理解它是如何运作的。这样我们才不会局限于一个单一的角度或是简单的数据收集。所有的社会过程都发生在多个层面。如贫困导致缺乏技能培训,从而导致边缘化,进而导致失业,又进一步导致贫困。如果我们将社会工作看作是理解和干预的多层面实践,我们就必须找到基于不同层面收集而来的数据的解释。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理论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有多种多样的理论和视角。Payne将其分为三类:反思—治
疗视角、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视角、个人主义—改革主义视角。反思—治疗视角认为社会工作通过促进成长和自我实现,追求个人、
群体和社区的最大福祉。该视角强调社工和服务对象的互动过程。社工实践被认为是改变的过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视角认为,社会工作寻求社会中的合作和共同支持,以使被压迫群体和弱势群体获得掌控自己生活的权力。社工通过赋权使服务对象参与学习和合作的过程,建立可以使服务对象拥有和参与的机构;个人主义—改革主义视角关注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服务,强调个人需要,并促进相关的社会服务发展。这三个视角构成了社会工作实践理论的基础,提供了社会问题如何理解和解释的视角。社工可根据自身的知识、服务对象的问题和社会环境等选择不同的介入方式。
证据为本社会工作与反思社会工作
证据为本社会工作认为社会工作应建立在明晰化的、系统化的知识和方法基础上。在证据为本社会工作中,理论被简化为方法论问题。它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这些结果运用于实践。Everitt认为证据为本社会工作的理想是缩小研究、政策和实践之间的鸿沟,强调研究和实践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然而,该视角易导致无理论的、技术的、无思考性的工作方式。对证据为本社会工作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它认为知识运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是确定性的;第二,评估采用“证据为本”话语中发展出来的评估方法,容易忽略社工认为重要的那些方面。在实践中,服务对象可能被迫去符合那些评估标准,社工也失去了和服务对象的互动关系,社工实践也就成了一种权威实践。
Schon认为反思不仅出现在我们行动时,即行动过程中的反思(reflectioninaction),也出现在我们试图去理解所经历事件的时候,即行动后的反思(reflectiononaction)。反思是一个循环过程,我们的思想影响我们的'行为,行为影响了当时的情境,并从互动的人那里获得反馈,进而影响我们如何理解情境。在该循环过程中,包含两个重要方面:第一,社工的信念,即塑造社工想法和行动的意识形态。社工在干预过程中并非是中立的资料收集者,而是促成个人和社会的改变;第二,服务对象的参与。服务对象也有自己对社会的理解以及自己需要何种社会干预的想法。互动即是两个反思系统的交汇,这可以让社工理解服务对象如何经历和体验世界。
证据为本社会工作强调社会事实,而反思社会工作强调情感体验。但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理论在其中均没有明确的角色。虽然社会工作是实践,而非理论,但是在实践中做决定时,必须要有理论视角。
社会工作中的四种知识
作者依据实践和研究的相对控制权,将社会工作知识分为四种类型:隐性知识、以经验为基础的知识、系统化经验和证据为本的知识。在隐性知识中,实践占主导地位。隐性知识不能被表达出来,也不能通过教育获得,只能在“做”的过程中获得。该类知识与直觉有关。当社工即兴行动或者发现适合此时此刻的解决途径,而且并不了解行动的全部结果的时候,这类知识通常会被用到;当个体的知识可以被分享时,即成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知识。以经验为基础的知识可以实现转移。知识可以从一个情境转移到另一个情境意味着我们更容易找到应对问题的方法,因为我们已经有类似情况处理的整体方法;当以一种系统的方式分析故事时,即是将经验系统化了。在系统化经验中,科学占主导。研究者收集故事,并了解整体概况。这就可以得到对社会工作实践、社会状况或社会结构变化的整体理解;在证据为本的知识中,实践要去符合研究设计。主导研究的是方法论,服务对象必须符合研究设计。
社会领域的多层次模型
社会工作是多方面的实践,我们必须关注在不同层面上收集的资料。社会现象传统上被描述为三个层面:宏观、中观和微观。瑞典社会学家ThomasBrante将其扩展为如下五个层面:国际层面、组织间层面、组织层面、人际层面和个人层面。每个层面都有特定的、相对自主的结构,社会学的目的就是能够了解其运行机制,进而解释社会现象。该模型有助于理解社会科学和社会实践的区别,即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还是干预和改变社会现状。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干预层面必须和对问题的理论解释和理解层面相一致。例如,我们可以将贫穷归因于个体,也可以归因于社会结构,但我们不能用心理干预改变贫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61951d612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