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惹是生非”天性使然? 》,欢迎阅读!
“惹是生非”天性使然?
作者:谢英娜
来源:《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3年第5期
1
有个青年问我:谢老师,你的咨询者中有得抑郁症的吗?跟他交流后我才知道,原来,初中阶段,他是个抑郁症孩子。他告诉我,他的病跟父亲的教育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从小学到中学,我常常感觉父亲的胳膊肘在往外拐,不管我发生什么事情,父亲都会认为全是我的错。如果我稍加辩护,父亲就会这样反问我:他们怎么不针对别人,只针对你呀?老师为什么只批评你呀?这肯定是你本身有问题。每次我都在他的反问下变得哑口无言。
我那时候还小,开始只是感觉有些委屈,后来慢慢习惯,明白一切都是因自己不好。渐渐地,我变得沉默寡言,如果和别人发生矛盾,我不会埋怨别人,只会责怪自己。
进入青春期后,我变得越来越沉默,经常怀疑自己,怀疑人生,怀疑生命存在的意义。我常常问自己:我是如此差劲的人,只会给别人制造麻烦,那么,我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
因为长期压抑自己,我的情绪坏到了崩溃的边缘,几乎对一切失去了兴趣。开始厌世,甚至想到自杀,可一想到善良的妈妈承受不了死讯,基于对母亲的留恋,我才万幸地活了下来。
想当初,如果父亲不是一再强调是我的错,我就不会自卑,也不会觉得自己没用,更不会得抑郁症。
细想,感觉这位青年的话很有道理。男孩的精力是旺盛的,荷尔蒙带给他们巨大的攻击性、冒险欲和破坏力,他们就像一台停不下来的小捣蛋“机器”,需要不断寻找机会释放过剩的精
力,并从中感受到力量和满足。而大人却常常把孩子这种调皮捣蛋的天性定义为“惹是生非”。
大人生怕孩子惹出是非,通常抱着以和为贵的心态,第一时间先谴责自己孩子,要他们循规蹈矩,并责令不许再“惹是生非”,给大人添麻烦,否则就家法伺候。
但由于认识的差异,孩子的理解是有限的,他们只感到行为好玩而已,并不能深刻理解大人的用心,在大人反复严厉的制止中,孩子会逐渐收敛自己淘气的个性,变得老实听话。只是,孩子这种自发的天性受到过分抑制后,就容易变得畏缩、恐惧,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的日渐强盛,不堪忍受长期受压抑,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反抗,甚至患上身心疾病,这对孩子人格的发展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2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任何教育都是以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为核心和最终目的的。教育孩子绝不仅仅是智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形成。”而现实生活中,好多大人忽略了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人格的培养,不仅仅是男孩的问题,对女孩也同样重要。在与同伴交往中,几乎每个孩子都与小伙伴发生过冲突,女儿格格也不例外。
格格6岁时,有一次和邻居家的莉莉一起玩,两人不知为什么事情吵了起来,结果格格把莉莉打哭了。莉莉哭着向我跑来。
当时,我有些气格格,毕竟是在自己家里,何况对方年龄又比格格小,格格怎么就不懂得“有话好好说,不能欺负小伙伴”的道理呢!
但我没有马上批评格格,我一方面安慰莉莉,一方面将格格叫到跟前,询问原因。原来,是莉莉不小心撕坏了格格心爱的故事书,而那本故事书是她跟同学借来的。
我想,如果当时这样指责格格“就算莉莉撕坏你的故事书,你也不能动手打她。你打她就是你的错,你应该向她道歉”,那格格肯定会心里不服,她也许会这样想:明明莉莉先撕坏我的书,怎么要我跟她道歉呢?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共情。所谓共情,就是设身处地感受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意图,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对方情绪与意图的感受、理解与尊重。孩子闯祸,大人要先共情,再慢慢引导,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根源,孩子才能拥有理性的思维方式,才能形成良好的人格。
我是这样处理的:心平气和地对格格说:“莉莉撕坏你的故事书肯定是不对的。”格格见我跟她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认同她的看法,情绪慢慢地平缓下来。然后,我轻声问她:“格格有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我生气就动手打莉莉,是不对的!”格格低声说。我接着开导莉莉:“莉莉是格格的朋友,不小心撕破书的时候,莉莉一定觉得很对不起格格,想帮格格把书贴好。对不对?”莉莉惭愧地点点头。随后我又面向格格:“可格格打了莉莉,就失去了这个机会。你看看,故事书照样是破的,没有因为把莉莉打哭,书就好起来,是吧?”格格似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轻声说:“妈妈,我知道错了。”
“现在莉莉很伤心,怎么办呀?”格格听完,低声说:“我跟莉莉道歉。”最后,我们三个人一起动手将故事书贴好。
很多家长都感觉我的处理方式太纵容孩子,不合得批评女儿。
其实不是。每个犯错误的孩子都有自己正当的意愿,就像格格,她的正当意愿是爱护书,不想书受到丝毫的损伤。而孩子的这种意愿,却往往被大人忽视。当孩子的正当意愿被大人忽视,得不到理解,委屈心理日积月累的后果是怨恨大人或疏离大人。
3
当孩子的正当意愿得到你的重视后,孩子就会越来越容易管教,一旦做了错事,也不会对你隐瞒。就像前面,如果我忽视格格的正当意愿,一味指责,就有可能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如果格格个性叛逆,她会对我产生怨恨。以后在外面闯祸,她也会选择隐瞒撒谎换取风平浪静,因为经验会告诉她,一旦说出真相,将会遭到大人的责骂,那她还会愿意跟我说吗?
如果我的责备让格格变得循规蹈矩,不敢“惹是生非”,那更麻烦。孩子就会同上面那位青年一样,容易产生沮丧心理。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逐渐变得沉默懦弱,那她以后还怎么去面对生活?
以前有位学生告诉我,他最不能忍受的是每次在外面跟同学闹事后,父母就将他臭骂一顿,然后跟他讲一大箩筐的道理,而他却一点也听不进去,他气父母。明明是他最信赖的人,却总是对他的委屈视而不见。渐渐地,这位得不到父母抚慰的学生很多事情都不喜欢说了,跟大人有了隔膜。
“惹是生非”,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呵护孩子的正当意愿,如同播下善良与智慧的种子。长期下去,孩子就有良好的自我意识,不仅懂得与同伴交往时要感同身受,不仅能理解他人的行为,而且会形成理性的思维。这对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非常有利。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心理咨询师。著有《教育专家私手记——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会听》等书。)
编辑 朱璐zhulu83@126.com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六(5)班 吴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4fd084728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