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每章概括

2023-04-18 23:24: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土中国每章概括》,欢迎阅读!
每章,乡土,中国,概括
乡土中国每章概括

《乡土中国》这本小册子收集的是费孝通先生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虽然有些内容可能不再适合当今的中国社会但是通过这本书,我们依然可以对中国社会有一定的了解。

从基层上去看,中国是一个乡土性的社会是一个礼俗社会乡下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安土重迁的观念是在他们谋生过程中延续下来的。在乡下,农民依靠土地生活,种地是乡下人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生存方式。但是土地是不可以流动的,这就决定了,直接取资于土地的乡下人也是不流动的,他们依附于土地。所以,靠土地谋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很少会有大规模的迁徙,可以说迁徙在乡土社会里是一种变态运动

在这样世代定居的情况下,出现了聚村而居。中国农民聚村而居,这其中有四个原因:

1.每个家庭的耕地面积比较小,聚在一起住,住宅和耕地不会相隔太远

2.靠土地谋生需要水利,而水利不是一般人家能够完成的,聚居在一起,可以合作完成水利工程 3.聚居在一起,人多有了安全保障

4.农村的土地是平等继承的、兄弟分别继承,一代一代继承下来就有了群居。

聚村而居的乡下人的活动范围是有限制的,是一种地域上的


限制,因此可以说乡土社会富有地方性。这种活动范围的限制不是不能打破,而在乡土中国没有打破的必要,因为各个村落之间的交流比较少,村落与村落之间是相互隔离的。在这样隔离的社会圈子里,又形成了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熟悉社会这样的社会没有契约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全在于信任的基础上。这种信任是靠熟悉建立起来的。

因为在同一个社会圈子长大,人与人之间是互通有无的,是相互了解的。在同一个社会圈子里,人们的生存经验来源于上一辈,又因为隔离,基本上没有新的观念的渗入。所以各个村落世世代代基本上是没有太多的变化的。

中国的社会具有乡土性,基本上取决于经济条件。因为经济条件的落后,致使农民只能依靠土地生活,人们也就很少流动。因而,一旦乡土社会人口有了流动,不同区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这种乡土性也会逐渐消失,熟悉社会也会被契约社会所替代。

在当今中国,乡土人民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动,很多农村已经出现了村在人去的情形,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于中国的农民工现象。人们的谋生方式出现了多种形式,土地不再是唯一的生存之本,巨大的区域贫富差距,正吸引着大部分的人走出他们的圈子。 当然,交通的便利让更多的人走出去成为了一种可能,这个封闭的社会圈子已经是逐渐被打破。在流动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是不熟悉的,这种不熟悉往往会导致人与人之间产生不信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4f067e348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