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课堂-曹全碑

2022-11-10 02:11: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名家课堂-曹全碑》,欢迎阅读!
曹全,名家,课堂
名家课堂——《曹全碑》临写要点



方传鑫



《曹全碑》,全名《阳令曹全碑》,东汉中平二年(一八五)立,隶书二十行,行四十五字,碑阴尚完好,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用笔平稳,体势开张而秀丽多姿,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精气内含,柔中有刚,蚕头雁尾尤其突出,其波磔之法与《石门颂》有异曲同工之妙。此碑自明万历初在阳出土以来受到书家一致好评。清万经评此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清孙承泽评: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清方朔评:此碑波磔不异《乙瑛》,而沉酣跌宕直合《韩敕》。正文与阴侧为一手,上接《石鼓》,旁通章草,下开魏、齐、周、隋及欧、褚家楷法,实为千古书家一大关键。

临习《曹全碑》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以笔法为先,临摹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研究、熟练用笔的过程。赵孟云:书法以用笔为上。临碑首先要注意落笔与收笔的方法。汉碑上的隶书由于经过凿刀上石,与原来书写在竹简、木牍、帛书上的隶书墨迹是有区别的;又由于年代久远,经风雨的侵蚀和人工的椎拓,碑刻上的字口剥糊,给临摹带来困难。但敦煌出土的汉简与《曹全碑》用笔极为相似,临摹时可作为参考,从中理解正确的落笔和收笔的方法。临摹初期力求少而精,从碑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二三十个字作为自己的日课,通过临摹逐步掌握提按、使转、中锋、


疾涩等用笔要领以及字的欹正、疏密、长短、精细、轻重等结字方式。待二三十字掌握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余的字都可以迎刃而解,这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临碑的过程也是入帖的过程,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临什么要像什么。所谓察之尚精,拟之贵似只有像,才能于形似中求得笔法,再追神似。

一种方法是惟求骨力。唐太宗说:仿吾临古人书,殊不学其形势,惟求骨力,而形势自生。(李世民《论书》)笔力是骨力的转化形式,好比一个身材魁梧之人,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生气勃勃的印象。笔力有阳刚之力和阴柔之力之区分,笔画间游丝映带虽细如毫发,却有千钧之力。笔力是书法的生命力,古人论书以神采为上,各家品评标准各异,惟笔力惊绝作为最高准则之一却没有异议。故临习《曹全碑》时要尽可能地把握、体现其精气内敛、柔中有刚的笔力特点。

一种方法是以势为先。康有为论书,认为书以势先,临摹碑帖时,不能太斤斤计较于点画的得失,而要追求笔画间笔势的流动。势活则书活,势阻则书呆,势顺则书畅,势背则书滞。蔡邕《九势》中说: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其中无使势背一语尤为重要。隶书重横势,一画之势,需用全身之力,通过臂、肘、腕的运用贯注于笔锋,此时势来不可挡,势去不可止,任凭笔锋因势生发,自由挥洒,看似笔画不相连,实是形不贯而气贯,书内脉络畅通,从而达到一种自然流露的境界。此种临摹水平,需要在用笔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已达到了从实临向意临的进化过程。

《曹全碑》的临摹还需要注意以下两个常见问题。一是隶书楷化,主要表现在用楷书的用笔方法来书写隶书,形成点画两头重中间轻的毛病,书法上称为中怯,而且有时转折处圭角外露突兀,有时字势成左低右高的斜势。因隶书从篆书衍化而成,用篆意法作隶书,则隶书古意盎然,奇趣横生;如取楷法,则字势单薄、生涩。二是结构呆滞,主要表现在隶书的撇、捺处理上雷同,状如算子。撇、捺两笔是隶书区别于其他书法的特征,又是隶书间不同风格的主要笔画,即使一本碑帖内也有细微的差别,需要细心观察,反复临摹才有所得。黄山谷《论书》中说: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以上这两个常见毛病在临习时要通过多读帖、多体味,加以注意,尽可能地避免,这样方能踏上隶书临摹的正确之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34a5f46a300a6c30c229f7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