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认识“活动课程”》,欢迎阅读!
如何认识“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以活动的方式,侧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而组织起来的一类课程。
它适合儿童的需要、动机和接受水平,使学生多种感觉器宫并用,自主实践,体察社会生活,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情趣。
世界各国很早就重视活动课程的建设问题,尤其在美国,由于新教育运动的影响,重视在“做”中学,将活动的地位推到了空前的境地。今天,只要我们浏览一下美国任何一所学校的年鉴,就会发现全书都有学生参加各种团体活动的照片。在我国,据《学记》记载“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表明我国古代也较重视“课外”活动与“课内”之间的联系。但这以后数千年的教育受政治左右,“活动”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直到民国时期,杜威及其弟子来华讲学,“活动”的思想才伴随五四运动新文化思潮在我国影响开来,并因为一些归国留学生的努力而付诸相当规模的实践。这以后,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活动”在我国学校课程中的地位时起时落,一直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到八十年代,“活动”又逐步受到更高的重视,1981年我国制定的《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为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第一次把活动纳入周课的总量,但当时仍称“课外活动”;1984年的《全日制城市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则把“课外活动”改为“活动”;接着在l988年制定的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中又一次规定了活动课。但是,这三次调整并未从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上去对活动课程进行规定。明确提出活动课程是学校课程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1992年的《课程计划》。
为何国内外学校教育愈来愈重视活动课程的建设呢?这与活动课程自身的独特特性和功能是分不开的。与学科课程相比,活动课程具有操作上的实践性、内容的多样性、组织的灵活性、参与的自主性等特点。但就其本质而言,更集中地表现在它的活动性、生活性和社会性。它始终使学生处于动态的实践中,在活动中学,在“做”中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实现了学生自身的解放。它在内容上面向学生实际生活,在组织形式上,不仅限于课堂,而是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联系社会。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是开展活动的广阔天地。同时,学生在这片广域的空间里有自主选择的自由,有自由支配时间和空间的机会。
活动课程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的特殊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劳动意识和开拓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还有利于学生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从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和功能可以看到它的特殊地位是学科课程所不可替代的。要深化教育
改革必须致力于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1cdafe832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