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探古朴之风 多面巧手杨忠明

2023-01-07 15:18: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书画艺术:探古朴之风 多面巧手杨忠明》,欢迎阅读!
杨忠,之风,书画艺术,巧手,古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书画艺术:探古朴之风 多面巧手杨忠明

作者:

来源:《现代工商》2012年第10

探古朴之风

邬敏敏 1956年出生于上海,少时便有做画家的梦想,稍长,痴心不改,遂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探索,苦行僧般孜孜以求,大量临摹古画。经过长期的训练,不仅习熟笔墨技能,更悟通画理,逐渐形成古朴典雅的画风。他的画追求清淡又不失精致,淡泊中蕴含着情趣和韵味,强调线条和色彩的生命力。他认为,赋予艺术的生命感,乃艺术家最为主要的任务。 邬敏敏的花鸟画深受大家江寒汀、谢稚柳的影响,借笔墨之力表达人生感悟,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他博览群书,对中外艺术画史、艺术哲学理论深有探知,所得颇丰,思路的开阔造就了他敏锐的视角,形成了独到而新颖的见解,这给他的创作带来了莫大的裨益。如今,邬敏敏厚积薄发。 多面巧手杨忠明

十年动乱时,上海有不少老作家相当孤寂,生活上也有诸多困难,青春年少的杨忠明却不避嫌疑,经常去遗老遗少们家中跑跑腿,递递消息,学问方面也多有请益。他与陈巨来来往,不仅得窥篆刻门径,还听他谈旧上海文坛的奇闻轶事。

他刻印钮则是向陆明良学的,无论避邪还是螭首,都能刻得生动传神,凛凛威风,虽不足方寸而呈大唐气象。不少篆刻家以为是雕虫小技,他却刻得不亦乐乎,甘当印坛方家的绿叶。陈巨来在形势有所松动时喜欢为文艺界朋友治印,出手相当慷慨,需要有钮式的印石就嘱杨忠明去加工,一刻就是十多方,说明陈巨来对杨忠明是非常认可的。后来,刘旦宅还为杨忠明题二杨并举的匾额,等于把他与康熙年间的寿山石雕艺人杨玉璇并列,但杨忠明有自知之明,从不对外自夸。

事实上,杨忠明在传统书画艺术被视作四旧的荒唐年代里,刻印钮不仅偷偷摸摸,也是相当辛苦的,远不及今天篆刻家那般潇洒。他告诉我,即使到了七十年代末,香港人请他刻一方印钮,报酬也只有区区几元钱,所费时间却要一天多。但我觉得蛮开心,这等于给我机会练把式嘛。他说。

杨忠明向年龄相近的陆康、陆大同伯仲学书法绘画,还经常去陆澹安、郑逸梅、钱君匋、陈左高、朱大可、叶露渊、魏绍昌、苏局仙等先生府上请教艺事,关起门听他们畅谈旧上海的故事。所以杨忠明也积累了一肚皮旧上海的故事,经常在新民晚报撰写饶有趣味的文饭小品,前辈文人的风范与市民阶层的智慧,如涓涓细流滋润读者心田。去年锦绣文章出版社推出一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老上海丛书,其中就有他的一册《雅玩》,许多年轻读者看了大呼过瘾,想不到旧上海的文人这么会玩,玩出了情调,玩出了文化

近几年来杨忠明又刻起了紫砂壶。以紫砂壶为载体表现书画艺术,由陈曼生开先河,由此文人介入越来越深,紫砂壶的艺术价值也由此水涨船高。但一般而言都是画些花鸟鱼虫小品,题一两行清丽诗词或佛家偈语,而杨忠明却别出机枢,参照香烟牌子、老照片、广告画、月份牌、旧报刊杂志所表现的老上海生活即景,删繁就简,巧妙布局,以线描手段摹写并刻划出弄游戏、风味美食、市井风情、老街剪影、以及老茶馆、老饭店等世象百态。第一批共 22紫砂壶有个总题目——《上海老风俗》,这是根据画家戴逸如先生提议命名的,选择的紫砂壶也是井栏、半月、龙蛋、乳钉、牛盖莲子、洋筒壶等空间适宜、便于表现的款式。刻成烧好后,我看到了一幕幕老上海市民社会的生态,活灵活现展示在五色土上。不光画面是他创作自己的,连文字也是他自己书写的,斗蟋蟀的场面被他写作秋声,炒米花爆响的瞬间被他形容闻香如故,已经消逝的市民在静安寺看涌泉的场景被他提升海上旧梦,而黄浦江上出没风波里的摆渡船,经他概括为同舟共济,卖糖炒栗子居然也有说词:金栗引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3d7259a240c844769eaeef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