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矛盾对于孩子影响的案例分析

2022-06-24 04:54: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庭矛盾对于孩子影响的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案例分析,矛盾,对于,孩子,影响
家庭矛盾对于孩子影响的案例分析

作者:代雪梅

来源:《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8年第10



要:文章通过三个案例说明家庭矛盾对于孩子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例随处可见,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更多的问题,因此家庭教育一定要做到和谐与协调,即要坚持教育致性原则。

关键词:家庭 矛盾 协调 教育

案例一

虎子是一个聪明、好动的6 岁男生。他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公务员,他们对虎子有着很高的期望,并且都主张全面的素质教育。但他们的教育方式各有不同,爸爸认为男孩子得靠军事化的棍棒教育方式,妈妈则提倡说教式的启发教育方式。暑假的一天,虎子哭着从屋里跑出来找妈妈,说:“妈妈,快救我,爸爸要打我。”妈妈问:“为什么要打你,刚才写作业不是挺好的吗?”虎子说:“爸爸说我写字太慢。”爸爸辩解道:“写个字用橡皮擦来擦去,本子都快擦破了,一个字还没写好。”妈妈解围道:“虎子不要怕,有妈妈在,爸爸不会打你的,放心吧,快去写作业,我和你爸谈谈。”

案例二

不知什么原因,六岁的王磊发起了脾气,他把妈妈新买的玩具摔到地上。妈妈见状要他把玩具捡起来,他根本不予理睬。被激怒的妈妈按下他的屁股,重重地打了一下。王磊“哇”地哭了起来。正在厨房忙家务的爸爸闻声赶来。见儿子在伤心地哭泣,忙问:“这是怎么了?”妻子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爸爸听后不以为然地责备妻子说:“我还以为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呢,不过是摔了玩具,值多少钱?也值得打孩子?”接着他又拉着王磊,指着妻子似真非真地说了声:“这个臭妈妈!”原来不敢大声哭的儿子见有爸爸护着他,于是又伤心地大哭起来。结果,母子间的矛盾循序转化为父母间的矛盾,本来犯错误的王磊倒成了看热闹的“观众”。

案例三

陈鹏的爸爸妈妈也经常在教育时陈鹏产生矛盾。爸爸对孩子说:“瞧,乱七八糟的,到处都是你的玩具和书,还不快回屋子收拾一下。”而妈妈却说:“唉,他还小,让我来吧!”这时,陈鹏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不该去收拾自己的房间。

日常生活中,类似上述的事例几乎随处可见,结果不但让夫妻之间产生矛盾,孩子也越来越难以管教。首先会对孩子造成下面几种危害:

造成孩子的双重人格。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爸爸说要往东,妈妈偏偏说往西,令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听谁的才好。但孩子也会有本能的自我保护心理,他会进行选择,会利用父母对自己的意见不一致去寻找有利于自己的一方,也就是说,谁护着自己,他就倾向谁。有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时甚至会有意识地“你唱白脸我唱黑脸”,一个迁就、保护孩子,另一个则扮演严厉教育的角色,觉得这样很和谐,其实这对孩子是很不好的。情况严重的就会造成孩子的双重人格,在爸爸面前是一个样,在妈妈面前又是另一个样。

使父母的威信降低。孩子本来会自然地认为,大人的话就是正确的,尤其是在自己眼中有威信的人说的话就一定是正确的,但是当父母的教育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


甚至彼此否定对方的时候,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失望的情绪,破坏了父母在孩子眼中的形象,降低了自己的威信,从而影响教育的效果。

削弱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当孩子出现一些行为后,如果父母一致肯定或否定,他就会知道自己正确与否,并学会在新的环境中继续或停止、改正这种行为,从而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但如果父母意见不一致呢?孩子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做,更谈不上有意识地改正自己的行为。

容易使孩子不明是非。家庭当中,当父母产生分歧的时候,他往往会觉得胜利一方的观点

就是正确的,而事实上也许并非如此。长此以往,小孩的是非观会变得模糊,甚至会颠倒是非。

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双方发生争执,使家庭气氛变得紧张。孩子虽小,但他们知道父母是因为他而发生了争吵,胆小、内向的孩子会因此感到惶恐不安。在以后的日子里,为了不使父母发生争吵,他常常会谨小慎微,即使在家庭中、父母面前也不能表现出孩子的天性,生怕因为自己的不小心又使父母发生争执。孩子在如此的自我压力下,成长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方面。

人与人的思想本来就不可能完全相同,更何况夫妻双方由于在不同的家庭中长大,因此对于照顾孩子自然有不同的观点。爸爸妈妈都希望把孩子教育好,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他们能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虽然双方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同,但可以通过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找到最适合孩子的,同时也是彼此都认可的教育方式。

一、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分歧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互相争吵、指责。因为,父母提出的要求互相矛盾不但会降低和损害家长的威信,使成人的教育互相抵消,而且会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至会助长他们产生见人行事、投机取巧、欺骗成人等心理,这会严重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父母双方必须互相尊重对方的意愿,并避免干涉或否定对方孩子的教导。例如,案例二中,当王磊爸爸得知妻子是因为孩子故意损坏玩具而管教孩子时,他应当尽量保持冷静,充当一个圆场的中间人,既要理解孩子的委屈,又要平息妻子的怒气。父亲要做的是为孩子擦掉眼泪,并指出他发脾气故意损坏玩具的行为不对,妈妈批评他是应该的,要求孩子向妈妈承认错误,最后还要强调父母都是爱他的。在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再建议妈妈要改进教育方法,不要简单化。这样,王磊的爸爸既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又在孩子面前树立了妻子的威信,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父母双方应步调一致

在管教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双方应步调一致,当然这不是娇惯纵容的一致,也不是训斥打骂的一致,而是正确引导和说服教育的一致。例如家长带孩子到朋友家去作客,孩子非要把人家的玩具枪带走,爸爸可以说:“爸爸回家给你做个木头手枪,挂在腰上可神气啦!”如果孩子还是不干,妈妈就接着说:“别人的东西不能要,你总要别人的东西,以后爸爸妈妈还怎么带你出来玩呀?”这样,父母互相补充,交替做工作,孩子就会心服口服,愿意改正自己的缺点了。如果父母在管教孩子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也应当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尽量取得一致,决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争执,假如父亲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太合理,母亲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纠正,还应由父亲自己纠正。

三、做到求大同存小异

父母应在了解、关心、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心平气和地协商,求大同存在小异,互相支持,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并采用一致的教育方法。而一旦要求和规定被确立下来,父母双方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感,始终如一地严格遵守。在这方面,列


宁的父母给父母作了很好的榜样。列宁的妹妹奥利亚小时候不愿早睡,父母规定她必须在一定时间入睡。开始时,奥利亚做不到,她不敢在威严的父亲面前寻求同情,却在母亲面前撒起娇来。面对奥利亚乞求同情的目光,慈爱的母亲并不心软,她坚持要奥利亚入睡。结果,她只是躺在床上,却又故意睁着大眼睛自我作乐。母亲又让她把眼睛闭上,并在旁边看着他入睡。一段时间下来,奥利亚便养成了准时入睡的习惯。奥利亚后来回忆说,父母在家庭问题上的意见一致,错就是错,他们从而就知道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总之,家庭教育一定要做到和谐与协调,即要坚持教育一致性原则。父母之间出现很多“不一致”的现象是很正常的,如果父母之间在教育子女时意见不一致,孩子就无所适从,不懂事的孩子就有空子可钻,很难管教;孩子长大了,还可能变得办事优柔寡断,遇事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因此,父母之间要互相谦和,互相谅解,有不同的意见不宜暴露于孩子面前。

(责任编辑:兰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1c8473cd7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