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复习: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2022-04-23 13:11: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复习: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欢迎阅读!
宣州,判官,诗歌,复习,语文
2021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复习: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时牧欲赴官归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 本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上句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解析:B B项,颔联上句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

(2)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

答:





解析:前两联明确了鉴赏的范围,如何写景”“有何作用明确了鉴赏的角度。从写景的方式来看,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有反衬。解答第二问时要联系诗歌的情感,由注释和故国逢春一寂寥来看,诗歌抒发的是哀情,而景却是美景,很容易联想到以乐景写哀情。答题时不仅要说出术语,还要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参考答案:①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



1 2








虚实结合,表达了对即将分别的朋友的深情与不舍。②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写景的手法还可以考虑视听结合)

[白话诗歌]

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长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马叫声洪亮,催促主人上路。

你路经的九华山路云雾缭绕,寺宇时隐时现,眼前的清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

你的志向像鸿雁一样明确坚定,而我的心情却像悬挂在空中的旗帜般空虚。

我们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我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0e080e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