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人为本视阈下乡村社会治理精细化研究》,欢迎阅读!
以人为本视阈下乡村社会治理精细化研究
摘要:精细化、精准化是乡村社会治理的未来趋向,同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奋斗的进程中,以人为本的建设和发展理念不断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伟大事业中。要坚持农业乡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乡村现代化。在乡村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此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乡村;社会治理;精细化 引言
当前,我国乡村社会治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必须从提高农民保障水平,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繁荣乡村文化、拓宽增收渠道、增强乡村发展信心等方面进行回应,以人为本,增强乡村群众安全感、公平感、归依感、获得感和未来感,积极促进乡村社会稳定发展。
1以人为本视阈下乡村社会治理精细化建设的意义
社会治理本身向精细化深度拓展,是顺应我国社会发展进程和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以人为本视角下,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精细化建设,能让我国乡村地区的社会治理更加有温度、力量和底气,让治理服务和成果真正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好地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1切实满足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题中之义
乡村社会治理精细化有利于切实满足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乡村社会治理更有温度。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人民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乡村人民的需求越来越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层次性,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情更迫切。当前,在以人为本的视角下,我国乡村社会治理精细化建设,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的重要思想,坚持“满足主体诉求、遵循主体意愿”这一治理实践的重要原则,既关注乡村社会治理的微观视域,实现“最后一公里”的“末端传导”,又做好从微观视域转向宏观视域的工作,以更好地确保乡村社会治理在“最先一公里”的恰当性。从而解决当前乡村社会治理面临的各项难题,在治理的同时切实解决好那些关系乡村人民切身利益的各项实际问题,做到不断关注好、把握好、满足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乡村人民的合理需求,为乡村人民不断创造美好乡村生活。
1.2逐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乡村社会治理精细化发展有利于促进乡村社会的全面振兴,让乡村社会治理更有底气。治理精细化是乡村社会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当下“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乡村治理精细化发展成为必然选择。乡村社会治理精细化成为不断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水平和提高乡村社会治理能力的有效手段,完善乡村治理新体系和落实乡村治理机制的重要路径。当然,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精细化发展也必将促进乡村社会的全面振兴。乡村基层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精细化发展是一种微观和宏观视野统筹的发展,不仅要重视满足好村民的多样性需求、实现好其个人的向好成长,还要强调促进乡村整体向好发展,乡村治理精细化涉及到乡村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美好乡村生活的实现和乡村社会的全面振兴成为我国乡村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目标指向,以及治理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基础。
2以人为本视阈下乡村社会治理的措施
2.1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
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为社会提供精准化的治理和服务活动,是当前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建立“互联网+乡村治理”的治理模式,在推进治理相关部门协作扁平化和治理职权分工合理化高效化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综合信息治理服务平台,打破数据信息壁垒,走出信息孤岛,实现乡村治理数据共享,达到低耗高效的治理效果。同时,在乡村地区普及现代信息科技的相关知识,提升村民的信息思维;推广使用一些便民利民的信息化产品,提高治理服务质量,让治理及时有效;坚持做好面对面的群众工作,防止出现乡村治理的模糊地带或真空地带。治理不仅要有“指尖操作”、“一键求助”等线上的便捷服务,还要去实地和村民接触,在乡村地区“摆摊设点”,提供必要的统一或加急的代理服务,做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真正将治理活动等切实延伸到村社,延伸到村居,为乡村社区居民提供更为精细化的暖心服务。 2.2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一是构建以法治为根本,以德治为引领,以自治为基础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治理公平高效。二是适当增加农民在各级“两代一委”(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在法律的框架内确立农民利益代言人,畅通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对话平台,理性表达需求和愿望,疏解矛盾。三是加强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强化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核心地位,严厉惩处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法行为,推动乡村基层组织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四是建立村民议事、乡贤参事协商治理模式,加大村民对乡村社会事务的民主监督,把农民社会化服务组织吸纳和补充到乡村自治体系当中。尽力增加乡村治理的柔性元素和缓冲地带,释放乡村社会风险。
2.3以繁荣乡村文化为主线,增强农民的精神归依感
一是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中蕴含的忠厚仁义、孝老爱亲、邻里互助、合作忍让等人文思想及精神要义,发挥其教育劝化、凝聚共识、规范秩序的独特功能。二是合理吸收和转化现代文明,突出时代特色,发挥先进文化的渗透、辐射凝聚和引领作用,把优秀乡村文化内化为农民判断是非、明确行动的价值标准。三是大力推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创新形式,满足乡村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素质和文明素养。
2.4以拓宽增收渠道和提高农民收入
要大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加强农产品与市场的关联。创建市场化、标准化、商品化的高附加值农产品,以标准化生产、供应优质、绿色农产品为基础,增加农民收入;延伸农村产业链,从单一的原材料生产到各产业链加工销售服务,加大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力度,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使农民在产业链各方面都得到实惠;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NCOME频道。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补偿效益;农民土地“三权”分离后,按规定享受承包地流转和房屋使用权出让效益。依法依规,提高农民在征地拆迁中的发展增值效益;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加强就业扶持。小农、兼业户等弱小经营主体依托主要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优势经营主体,获得生产、就业、服务等效益。 结束语
乡村基层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精细化发展是一种微观和宏观视野统筹的发展,不仅要重视满足好村民的多样性需求、实现好其个人的向好成长,还要强调促进乡村整体向好发展,乡村治理精细化涉及到乡村建设发展的方方面
面。美好乡村生活的实现和乡村社会的全面振兴成为我国乡村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目标指向,以及治理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郑会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06):37-41.
[2]郑会霞.构建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的意义、困境及对策[J].学习论坛,2018(12):87-92.
[3]刘亚玲.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治理问题研究[J].新西部,2018(34):59-62. [4]卓志强,宋智魁,向羽.社会工作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路径及角色研究[J].社会政策研究,2018(04):90-102.
[5]南杰•隆英强.基层社会治理与乡村法治建设的理性思考[J].民间法,2018,21(01):104-11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0b46b8a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