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女儿成长给我的启示》,欢迎阅读!
女儿成长给我的启示
【摘要】从女儿写作文小有成效的成长经历中,思考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三多”“三少”,即,看得多,说得多,写得多;框框少,约束少,批评少。
我的女儿今年七周半,上三年级,刚刚开始写作文,可她的文章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有时仔细读读她写的文章,还真是挑不出什么毛病,不但文从字顺,前呼后应,还不时出现佳词妙句,其间的童真童趣是我们这些大人冥思苦想也想不出来的。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共同的困惑就是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的问题,于是我们就想方设法灌输学生作文的技巧,可总也不凑效。想想女儿,小小的孩子哪有什么技巧可言?就是教她也未必懂啊。真正的美人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么美文的境界也该是如此吧,写文章的技巧在哪里?从女儿身上我找到了答案。
回顾起女儿的成长历程,我获得了许多的启示,那就是要做到“三多”“三 少”,即看得多,说得多,写得多;框框少,约束少,批评少。 一、看得多
看什么?首先当然是博览群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万卷山积,一篇吟成。” 读书与作文的关系如何?读书是理解和欣赏,写作是表达和运用;读书是吸收他人成果,作文是内化为己所用。如果说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读书又何尝不是浇灌心田的佳酿琼浆?文章的阅读,一般是按照由言及文、以文悟情、以文明理、以文解道的逻辑次序展开来的,除了可借鉴的立意、选材、结构、艺术手法而外,文本作品更是倾注了作者的文化人格和理想精操,若能以情理并融的文本去熏陶学生,长期积淀,或许更有利于发挥个体的生活体验和智慧灵性。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凡读书量充沛者,必定视野开阔,储备全面,语感上佳,文字的使用也比较得心应手,挥洒自如,近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境。
这一点在我女儿身上得到了印证, 我的女儿从小喜欢读书 。我家到处是书,从她牙牙学语时,我就给她买了识字卡片、儿歌卡片、故事卡片等,她一岁多就能背诵几十首儿歌了。再大一点她就喜欢上童话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等童话类的书她都看了不知几遍了。 把童话看完她又迷上故事,什么《葫芦娃》《奥特曼》, 她都爱不释手。 入学后童话故事已不能满足她了,她的兴趣又转向了名著,儿童版的四大名著她已经看过两遍。书报杂志她也乐在其中。 至于课文是每课必背,不知不觉中,女儿的识字量、词汇量、语言表达能力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我的女儿不仅爱看书,还酷爱看电视 ,看完总喜欢模仿。模仿电视里面的情节和小朋友做游戏,模仿电视剧中的人物说话,模仿剧情编故事。她的想象力特别丰富,思维能力,语言能力都很活跃,日常和人说话也爱用关联词。有时她怕我限制她看电视,就跟我说:“妈妈,我想从电视上学几个词。” 看完后,她还真的记下几个新鲜词,并能及时地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二、说得多
“说”就是指口头表达,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 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
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孩子的书面表达能力。这在我女儿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由于知道的东西多,她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说话时条理清楚,用词恰当,逻辑性强,在她的口语中,还不时地用上几个刚学到的新词,可谓学以致用。每天放学回来,她第一件事就是向我报告班里发生的新鲜事、快乐事,和小朋友间的游戏交往,说的头头是道,丝毫没有表达的困难。她还喜欢看完书或者电视之后讲给爸爸妈妈听,讲给小朋友听,讲的绘声绘色,有时还会手舞足蹈 ,我再引导她把这些事及时地写进日记里,写作时,她自然是得心应手。
可见, 要想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练习说话,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因为凡是要说的,首先要对事物本身看清楚了,要经过认真思考,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二是经常练习说话就能使学生的语言具有条理性,因为在说话之前一定要思考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思考的条理就是叙说的顺序。三是说话能促进思维敏捷,思考的快,反应表达的速度就快,长此练习,思维必然敏捷。四是培养了记忆力,因为有条理的思考后,还要记忆下来,然后再一一说出。五是锻炼胆量与魄力。基于以上五个方面,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培养说话能力实际上就是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表达力等智力品质的综合培养,也为写好作文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写得多
俗话说“好脑袋不如个烂笔头”,孩子把生活中的点滴琐事记下来,一是积累素材,更重要的是能实录下当时的情景,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当时的想法、做法,都一一记下,无形中也就保留了一个“真”字,作文时便能把当时的情景惟妙惟肖地再现出来。将生活中的事写一遍,就等于把经历的事情再回顾了一下,记忆就加深,以后要用到时也就简便了。我的女儿每天都坚持写日记,有时是一句话,有时可能写下几百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写完后有时还读给我听,我简短的评论和表扬无形中也增加了她写日记的乐趣。
每个学期,学生只要完成大概十几次习作训练,其写作能力是很难提高的。因此,要多鼓励学生多练笔。作文训练应该经常化、随时化。学生的习作应随感而发,随事而记。坚持写日记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写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看到的,可写听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学生有了这样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记下自己点滴见闻,如:学校每开展一次活动,班级的主题班会,每搞完一次大扫除等,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从而提高习作能力。
四、框框少
这里的“框框”指的是外在因素的影响。
1、过高的要求, 有的老师以作家作品和模范作文为标准,对学生的作文总是不满意,用挑剔的眼光要求孩子:内容上要新颖有趣,行文上要结构严谨,主题上要立意鲜明,这些要求使孩子无所适从,老是有挫败感,从而产生了畏难情绪 ,孩子创作的热情之火便被这些冷冰冰的要求熄灭了。须知作家创作的作品担负着表现时代精神和培养下一代等历史使命和政治任务,学生的习作只是一种练笔作业,二者有本质区别。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总目标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用的表达方式写作。”这要求我们把写作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不要以作家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值得庆幸的是,女儿的老师对孩子从不吹毛求疵,总是鼓励孩子一步一个台
阶的进步。2、设置命题障碍,使孩子不理解题意。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目标要求是让学生乐于写,自由写和学会写,还特别强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但过去的命题作文往往“以学生为敌”,命题限制过多,刁钻、陈旧,脱离学生实际。蓄意刁难、难住学生以示自己的水平。让学生在“螺蛳壳里做稻场”。新课标提倡命题开放,题目宜小不宜大,范围宜宽不宜窄。命题时要让学生看得懂,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五、约束少
学生的作文应该是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可是在作文指导和评价时,我们老师却过多地注重”思想性”,在思想性的限制下,学生的作文被套上了枷锁,出现了许多假话、空话、套话。曾看到这样一则材料——有一个学生在写《我的理想》中写到:“我的理想是变成一只狗,守在我家门前,这样我妈妈晚上就不再害怕了……”结果被老师批评。 教师不能过高地重视作文内容的思想性,要明确什么才是学生作文的“思想性”,不要把成人写作的思想性硬套到孩子身上。实际上,文章的意义远远不是我们所常常谈的那些。著名作家王旭锋说得好:“儿童们写的东西,就是天使说的话。孩子们说得不太好是正常的,说自己的话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在生活中的情感律动,生活体验,也许不是很强的社会性音符,但同样能引起人们真、善、美感觉的共鸣,这就是有意义的。我们教师要给学生心灵以充分的自由,才能让学生在习作中展示独一无二的“自我”用童心童言去写童趣童真,才能找回儿童习作应有的本色。
我比较尊重女儿的个性,她写的东西不管好坏,我从来不指责、不刁难,发现了闪光点及时表扬,即使有不足之处,也只是委婉地提点建议,在行文结构上稍加指点,有不同意见,还是以她自己的思路为主。在日记中她可以随意挥洒自己的笔墨,有时越写越兴奋,洋洋洒洒能写上千字呢。
六、批评少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同理,好文章也是夸出来的。每次女儿给我看她的文章,我的第一句话总是:“你真棒!”在得到充分的肯定之后,她才愿意打开心扉和我交流,哪怕是提出批评意见,她也总是很乐意接受。她的老师对她也是多表扬少批评,无形中,孩子的自信心在增强,写作和学习的欲望也更强烈。蒙台梭利说:“教育就是两个自己的力量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扬扮演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的确,作文教学中,表扬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激励性的评语和表扬让学生肯定自己的成绩,使之具有“成就感”,从而燃烧学生写作的激情。
我的女儿在写作方面才刚刚起步,将来她也不一定成名成家,但女儿的点滴进步,为我的作文教学开启了一扇窗,也希望以此引发同仁们更深的思考和更多有价值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文章写作二十五讲》 [2] 《蒙台梭利教育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ff072f830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2.html